昭君怨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拼音

注释

南楼:古楼名,在今湖北鄂城市南。《世说新语》载,晋代庾亮在武昌(即今鄂城)时,感秋夜景色宜人,与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赏月,清谈吟咏。此处南楼不一定是实指。 灯期:指正月十五元宵灯节。 花信:犹言花期,指开花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登楼怀念友人之情。首句用南楼的典故,就将眼前景色与思念友人之情联系起来。旧地重临,自然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昔年欢聚,已成逝水。何况当此冬春相交、积雪消融、灯节将即、春花欲萌时节?楼外是无边细雨,丝丝欲愁,寒意阵阵,使词人感到分外孤独、凄凉,与回忆中的热烈欢快场面恰成鲜明对照。于是他只能凭栏远眺,长望相思。但是极目所见,只是一派烟水茫茫而已,徒然使人生愁。因此,他觉得还是莫去倚栏为好。他的友人也许是去了京城,但神京路遥,暮云遮断了望远的视线。于是,在这细雨、寒风、阴云中,他只能独自徘徊低吟。词中没有出「愁」字及其他相类词句,但处处生愁。这是由此词所营造的氛围产生的效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俟咏(mò qí yǒng):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 灯期:指元宵节前后张灯的时节。
  • 花信:指开花的信息,也即花期。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翻译

春天到了,南楼上的雪已化尽。元宵节的节期和花期也随之到来,却被一场小雨带来些许寒意。我倚着栏杆。 不要总是倚着栏杆,远望那隔着几重烟雾和江水的地方。哪里是京城汴京呢?傍晚的云彩遮住了视线。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春到南楼,雪化寒来,通过描绘季节变化和环境氛围,烘托出一种略带忧愁的情绪。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京城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莫把阑干倚”一句,看似是叫人不要倚栏,实则是因为倚栏远望也无法看到心中所念之地,更增添了愁苦之感。“一望几重烟水”形象地描绘出了距离之遥远和阻碍之重重,而“何处是京华。暮云遮”则以景结情,那被暮云遮住的不仅是视线,更是词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往昔的回忆。整首词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故都的思念之情。

万俟咏

万俟咏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