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高高崧山松,亭亭泰山柏。
历历冯生人,谁为浮丘伯。
烹鱼臇肥炙,美酒何所惜。
出门辞乙雀,矫掌长安陌。
两京隔千里,层城高百尺。
金匮出玉书,文谟布方策。
击筑和酒人,探丸追借客。
磊砢放情愿,敖游忘南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崧(sōng)山: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北。
- 亭亭:直立貌。
- 历历:清晰的样子。
- 浮丘伯:传说中的仙人。
- 臇(juǎn):少汁的肉羹。
- 炙(zhì):烤肉。
- 乙雀:未详,疑为典故或特定的名称。
- 矫掌:高举手掌,此处可能表示意气风发的姿态。
- 陌(mò):道路。
- 金匮(guì):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的铜制柜子。
- 玉书:指珍贵的书籍或文书。
- 文谟(mó):文章谋略。
- 方策:典籍。
- 击筑(zhù):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弦发音,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
- 借客:古代对轻生重义、豪爽慷慨之士的称呼。
翻译
高大的崧山上生长着松树,挺拔的泰山上屹立着柏树。 清晰可见的众多之人,谁能成为浮丘伯那样的仙人呢? 烹饪鱼肉做成少汁的肉羹,烤制肥美的肉,美酒又有什么可吝惜的呢? 出门辞别乙雀,意气风发地行走在长安的街道上。 洛阳和长安相隔千里,层层的城池高大百尺。 珍贵的铜柜中取出玉书,文章谋略散布在典籍之中。 击筑来应和饮酒之人,追逐探寻像古代借客那样的豪杰之士。 胸怀坦荡放任自己的情感愿望,尽情遨游忘记了方向。
赏析
这首诗以高大的崧山松和泰山柏开篇,营造出一种雄伟的氛围。接着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成为仙人般超凡脱俗的向往。诗中描述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如烹饪美食、痛饮美酒、行走在长安街头等,展现出一种豪迈的生活态度。后面提到两京相隔千里,城池高大,以及珍贵的书籍和谋略,增添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最后,诗人通过击筑、和酒人、追借客等行为,表现出对豪爽慷慨生活的追求,以及胸怀坦荡、自由自在的心境。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