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事:恭敬地侍奉。(读音:zhī shì)
- 昭陵:这里指明神宗的陵墓。
- 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认为是大贵之相,这里指帝王之相。
- 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金縢(téng):用金属制的带子缄封的匣子,这里指先帝的遗诏。
- 顾命:帝王临终前的遗诏。
- 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这里指皇帝的灵车。
- 升中: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
- 灞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刘恒提倡节俭薄葬。
- 轩冢:黄帝乘龙升天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在桥山,称轩冢山。这里指皇帝去世后留下的衣冠冢。
- 微臣:臣子的谦称。
- 龙髯(rán):皇帝的胡须,这里代指皇帝。
翻译
常常在皇帝的御扇前拜见,哪能料到人间世事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先帝的遗诏中留下三位顾命大臣辅佐新帝,皇帝的灵车升天时已经过去一年了。先帝的陵墓如灞陵般最终采用了节俭的方式,留下的衣冠冢像是能助人成仙一般。我这个臣子执笔写诗,深感皇恩浩荡,心中的悲痛直达九重天,为皇帝的离去而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恭敬侍奉明神宗的昭陵时,抒发内心感慨的作品。诗的首联通过“日角常瞻”表现对皇帝的尊敬,而“岂知人世有桑田”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颔联叙述了先帝的遗诏和皇帝灵车升天的事,时间的推移更增添了一种沧桑感。颈联将先帝的陵墓与汉文帝的灞陵相比,强调其节俭,同时用“衣留轩冢合成仙”来形容先帝陵墓的特殊意义。尾联则表达了作者作为臣子对皇帝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皇帝离去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先帝陵墓的描写和自己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皇权的敬畏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