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无过程虞仲招同欧博士桢伯陆山人华甫邵文学长孺潘上舍子朋登广济寺藏经阁

鹫岭双开小梵天,香灯处处可随缘。 娑罗影半侵书阁,檐卜花偏泥酒禅。 远目正当春雁后,乡心多在海云边。 谁操杖履供游兴,绛帐诸生有郑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鹫(jiù)岭:代指佛地,因印度灵鹫山而得名。
  • 梵(fàn)天:指佛所居住的地方或境界。
  • 娑(suō)罗:一种常绿乔木。
  • 檐(yán)卜:一种植物,花呈白色,香气浓郁。
  • 酒禅:指饮酒参禅。
  • 杖履:拐杖和鞋子,这里指步行游览。
  • 绛(jiàng)帐:红色的帷帐。后汉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人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翻译

灵鹫山般的山岭两边呈现出如小佛地般的景象,处处的香灯让人可以随心随缘地参拜。娑罗树的树影一半映照在藏书阁上,檐卜花偏偏让饮酒参禅之人沉醉。远望目光正对着春雁飞过之后,思乡之情大多在海边的云彩边上。是谁引领着大家步行游玩以增添兴致呢,这红色帷帐中的诸位学子中有如郑玄般的大学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广济寺藏经阁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鹫岭”“小梵天”“香灯”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庄严神秘的佛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佛教的敬仰和随缘的心态。颔联中“娑罗影半侵书阁”描绘了树影与书阁相互映衬的画面,“檐卜花偏泥酒禅”则表现了花香与酒禅相得益彰的情境,富有意境之美。颈联将目光转向远方,春雁过后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海云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悠远。尾联以“谁操杖履供游兴”引出对带领大家游玩之人的赞美,并用“绛帐诸生有郑玄”来形容其中的学者具有很高的学问和威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学者的敬重。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