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助甫塞上寄怀

建节何年出武威,玉关不断羽书飞。 颇闻熊耳收金甲,犹自天山卧铁衣。 前席再承宣室召,滞游应待茂陵归。 黄山白岳堪招隐,不似长安有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节:执持符节。古时使臣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 武威:古代郡名,今甘肃省武威市。
  • 羽书: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 熊耳:山名,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
  • 金甲:金属制的铠甲。
  • 天山:山脉名,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
  •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以示亲近。
  • 宣室:古代宫殿名,借指帝王。
  • 滞游:长期在外游历。
  •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借指帝王的陵墓,意为死亡。

翻译

什么时候持节从武威出塞,玉门关外不断有紧急的军书传来。 听闻在熊耳山已经收回了金甲,可战士们仍在天山身披铁衣戍守。 希望能再次承蒙帝王在宣室召见,长期在外游历的人应该等待着像回归茂陵那样的归宿。 黄山和白岳山可以让人隐居,不像长安那样充满是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紧张局势以及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首联通过“建节”“武威”“羽书飞”等词语,展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颔联“颇闻熊耳收金甲,犹自天山卧铁衣”,一收一守,形成对比,暗示战事并未完全平息,战士们仍在艰苦奋战。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得到帝王赏识和结束漂泊生活的期望。尾联则以“黄山白岳堪招隐,不似长安有是非”作结,流露出对长安官场是非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