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物我齐:把外物和自己视为同等,意为消除物我界限。
- 剪茅:割除茅草。
- 披荔:拨开荔枝树(这里泛指树木)。
- 辋(wǎng)口:辋川的入口,辋川为王维隐居之地,此处借指隐居之所。
- 茱萸(zhū yú)沜(pàn):生长茱萸的水边。
- 杜若:一种香草。
- 衡宇:指简陋的房屋。
翻译
我本就有喜爱山林的天性,能够将外物与自己同等看待。 割除茅草修成野外的小路,拨开树木等待着在此隐居。 这地方就像辋川口的茱萸沜,又似那长满杜若的芳洲与小溪。 何时能够靠近这简陋的屋舍,每日与你弹琴饮酒相携相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充满自然之趣的别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表明诗人具有山林之性,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剪茅成野径,披荔待幽栖”生动地描绘了打造隐居环境的情景,充满了闲适与宁静。接着,诗人用辋口茱萸沜和芳洲杜若溪来比喻此地的美好,增添了诗意和美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在此地与友人相伴,享受琴酒之乐的愿望,展现出对惬意生活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端午日李明府招同沈刑部姚大名方计部欧博士王太仆集显灵道馆得宫字 》 —— [ 明 ] 黎民表
- 《 送梁幼希之兴国文学 》 —— [ 明 ] 黎民表
- 《 姚元白自金陵至遇于慈仁寺方丈 》 —— [ 明 ] 黎民表
- 《 读书楼为曾阳白先生赋 》 —— [ 明 ] 黎民表
- 《 送传成之文学之闽中 》 —— [ 明 ] 黎民表
- 《 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三 》 —— [ 明 ] 黎民表
- 《 同陈道襄宪使诸君集清泉精舍 》 —— [ 明 ] 黎民表
- 《 登鸡鸣寺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