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严广舆
风雅有渊源,交道匪儿戏。
义合伦所关,情钟澹成味。
昔我先君子,弱冠游诸暨。
谢公敬爱客,渭阳好尤至。
把臂欣诸贤,岸帻睨群吏。
一时竹箭材,尽誓金兰利。
沈公拜受经,王子估游艺。
严陵足可加,葛洪丹共秘。
小谢更谐谑,俯仰空天地。
或偕圣湖游,或以诸侯寄。
先子拜盟书,谓欲垂世世。
谢公被流言,清廉反为累。
厥后迁且归,骑鲸在狂醉。
孑孑牛衣人,孀兰照枯泪。
夙昔诸君子,存问勤书使。
先子崇大雅,中岁不得志。
硕鼠横当途,狙狯妄要质。
遂掷侧注冠,永矢丘园贲。
城市且稀踪,鱼雁于何置。
惟有方诸生,犹传红豆字。
南北诸乐词,至今尽存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 交道:指交友之道。
- 义合:指合乎道义。
- 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 情钟:感情专注。
- 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这里指年轻时。
- 诸暨(jì):地名。
- 谢公:此处指的是一位姓谢的人。
- 敬爱客:喜欢结交宾客。
- 渭阳:《诗经·秦风·渭阳》中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常以“渭阳”表示甥舅情谊,这里借指情谊深厚。
- 把臂:挽着手臂,表示亲密。
- 欣诸贤:高兴地与各位贤者相聚。
- 岸帻(zé):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不拘束。
- 睨(nì):斜着眼睛看,表示轻视。
- 群吏:众官吏。
- 竹箭材:比喻优秀的人才。
- 金兰利:指像金兰之交一样的情谊和利益。
- 受经:学习经书。
- 估游艺:估量、研习技艺。
- 严陵:指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 加:这里指比得上。
-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 丹:丹药。
- 秘:神秘的学问或技艺。
- 小谢:此处指的是一位姓谢的年轻人。
- 谐谑(xuè):诙谐逗趣。
- 俯仰:指一举一动。
- 圣湖:某个著名的湖,具体所指不详。
- 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可能指地方官员。
- 寄:寄托,这里指任职。
- 盟书:结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书。
- 垂世世:流传世代。
-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
- 累:牵累,困扰。
- 厥后:其后。
- 迁:升职或调动官职。
- 且归:将要回去。
- 骑鲸:比喻隐遁或游仙。
- 孑孑(jié jié):孤单的样子。
- 牛衣:给牛御寒用的披盖物,用麻或草编成。这里形容生活贫困。
- 孀:寡妇。
- 兰:兰花,这里可能代指妻子。
- 枯泪:悲哀的眼泪。
- 夙昔:往昔,从前。
- 存问:慰问,问候。
- 书使:书信和使者。
- 大雅:指才德高尚的人。
- 中岁:中年。
- 硕鼠:《诗经·魏风》篇名,这里用硕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 横:横行。
- 当途:当道,当权。
- 狙狯(jū kuài):狡猾奸诈。
- 妄要质:胡乱地要挟人质,这里指被要挟。
- 遂掷:于是扔掉。
- 侧注冠:古代冠名,这里可能指官职或功名。
- 永矢:发誓永远。
- 丘园贲(bì):指退隐山林。贲,装饰,这里指追求。
- 城市:城镇。
- 稀踪:很少出现踪迹。
- 鱼雁:书信的代称。
- 方诸生: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一类人的称呼,具体不详。
- 红豆字:代指相思的文字。
- 乐词:歌词。
- 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这里指箱子。
翻译
诗文之事是有渊源的,交友之道可不是闹着玩的。 情义合乎人伦道德所关注的,感情专注于恬静之中而自成韵味。 往昔我的先父,在年轻时游历诸暨。 谢公喜爱结交宾客,对人情谊深厚至极。 他们挽着手臂高兴地与各位贤者相聚,洒脱地推起头巾斜着眼睛轻视那些群吏。 当时的优秀人才,都发誓要像金兰之交那样共享情谊和利益。 沈公拜师学习经书,王子估量研习技艺。 严陵的品德足可以比得上,葛洪的炼丹术共同视为神秘。 小谢更加诙谐逗趣,一举一动都洒脱不羁。 有时一同到圣湖游玩,有时有人到诸侯那里任职。 先父签订盟书,说想要让这种情谊流传世代。 然而谢公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清正廉洁反而受到牵累。 之后他升职调动将要回去,在狂醉中隐遁而去。 孤单贫困的人,寡妇和妻子照着悲哀的泪水。 从前的各位君子,通过书信和使者不断地慰问。 先父崇尚才德高尚的人,但中年时不得志。 贪婪的官吏横行当道,狡猾奸诈之徒胡乱地进行要挟。 于是先父扔掉官职功名,发誓永远退隐山林。 在城镇中很少出现踪迹,书信又该往何处寄去呢。 只有方诸生,还在流传着相思的文字。 南北各地的诸多乐词,至今都保存在箱子里。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作者先父的交游经历以及其中的种种遭遇。诗中描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聚的情景,他们情谊深厚,各具才华,然而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难。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先父的敬仰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清正廉洁者受到不公对待的愤懑。整首诗语言古朴,情感真挚,富有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