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歌

生平不事求神仙,愿上东海求仙船。童男童女各三千,教之歌舞及管弦。 逍遥行乐二十年,遂令婚配同力田。可得万人驰九边,大雪国耻铭燕然。 老夫须眉图淩烟,结屋花国临酒泉。名儒侠客列四筵,等閒赋诗人争传,乞得一字十万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童男童女:指年幼的男孩和女孩。
  •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或音乐。
  • 九边:明代北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
  • 淩烟:即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淩”同“凌”)
  • 酒泉:古地名,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译

我这一生不追求成为神仙,只愿前往东海求得仙船。要有三千童男和三千童女,教他们唱歌跳舞以及演奏乐器。 逍遥快乐地行乐二十年,然后让他们婚配并一同努力耕田。这样可以得到一万人奔赴九边抵御外敌,在大雪中洗雪国家的耻辱,在燕然山铭刻功绩。 我这老头子想要在凌烟阁留下画像,在花的国度里建造房屋,临近酒泉。知名的儒者和侠客们排列在四周的筵席上,随便写首诗人们就争相传颂,祈求能得到一字值十万钱的荣耀。

赏析

这首诗想象丰富,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开篇表达了对东海求仙的向往,但所求并非真正的成仙,而是借助这一想象展开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希望通过培养童男童女,让他们在享受一定时间的快乐生活后,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奔赴边疆抵御外敌,雪国耻铭功绩,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场景,希望能名垂青史,诗被人争相传颂,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荣誉的追求。整首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