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ī):彼,他,她,用于指称那个人。
  • 形骸(xíng hái):人的躯体。
  • 素心:本心,纯洁的心地。
  • (lǎo)水:雨后的积水。
  • (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 冥沉:昏暗幽深。

翻译

那个人已经看不见了,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声响。 人的躯体已没有了生气,土丘掩埋了纯洁的心。 白天鸟儿的啼叫也不想听,积水高涨仿佛在为其哀吟。 我跟随父兄们的脚步来到这里,带着幼子,心中伤痛之情难以言表。 草木自然地开花结果,那墓穴却为何如此昏暗幽深。 大丈夫进入黄泉之下,他的品德和精神化作滋润万物的甘霖。 湿润了这层层山崖的翠绿,留下的胸怀气概千年来令人敬仰。 (我)环顾四周像是在作揖行礼,眼泪不停地流淌无法停止。 何况在这里随意地坐卧,面对这苍茫的山岑,痛饮一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前往从兄美彰的墓上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思。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山风松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伊人不可见”直接表达了对亡兄的思念。接下来描述了逝者的躯体已埋入土中,以及周围的环境,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情绪。“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则体现了作者带着幼子前来祭奠,心中的伤痛更加深沉。诗中还提到了逝者的品德和精神如同甘霖滋润万物,表现了对逝者的高度赞扬和敬仰。最后,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如作揖行礼、流泪不止、临岑痛饮,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对从兄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