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山谷书黄龙禅师开堂疏
钟陵行押称第一,早岁已入兰亭室。
转运应知腕有神,掣颤尤工老来笔。
学诗唯许杜少陵,翰墨黄州乃其匹。
宋人岂解识真龙,天厩骅骝纵奔逸。
籍名党锢疾如仇,白首黔阳作系囚。
平生正得参禅力,万里危途百不忧。
黄龙老宿尔何子,槁目曾识东家丘。
相酬妙语千金直,能使芳名万古流。
擘窠何人勒翠琰,野火不肯焚银钩。
何年拓本来燕市,惨澹无人知满字。
金门久客逢休浣,北牖临风自粘缀。
发短谁知心尚长,侧釐尚望君王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陵:今江西进贤县的古称。
- 兰亭室:指深得书法真谛的境界,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的书法艺术高峰。
- 转运:指运笔。
- 掣颤(chè chàn):书法用笔的一种技巧,使笔画富有变化和动感。
- 翰墨: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 骅骝(huá liú):指骏马。
- 籍名党锢:指黄庭坚被列入党籍,受到政治迫害。
- 黔阳:地名,黄庭坚曾被贬至此地。
- 老宿:年高而有德行的僧人。
- 槁目:干枯的眼睛,这里指目光短浅。
- 东家丘:指孔子,借指学识渊博的人。
- 擘窠(bò kē):指大字的书写或刻划。
- 翠琰(cuì yǎn):石碑的美称。
- 侧釐(cè lí):古时祭余的肉。
翻译
黄庭坚的行书堪称第一,早年就已达到极高的书法境界。运笔时仿佛手腕有神助,尤其晚年的笔触,运用掣颤之法更为精妙。学诗只认可杜甫,在笔墨上,能与他相媲美的是黄州的苏轼。宋朝的人怎能真正理解这样的“真龙”呢,就如同天厩中的骏马纵情奔驰,却不被赏识。黄庭坚因被列入党籍而遭人痛恨,老年在黔阳成为囚犯。但他一生正好领悟了参禅的力量,在万里危险的路途上也毫不担忧。黄龙禅师您是怎样的人呢,目光短浅,竟不识得像孔子一样渊博的黄庭坚。相互酬答的精妙语句价值千金,能使美名万古流传。不知是谁在翠琰石碑上刻下这大字,即便是野火也烧不掉那如银钩般的笔法。不知这拓本是何时来到燕市的,字迹模糊不清,没人知道这满满的文字内容。在京城长久为官的人遇到休假,在北窗下迎着风自行粘贴整理。头发短了,但他的志向依然远大,还期望着君王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是对黄庭坚的书法和人生的一种评价和感慨。诗中首先赞扬了黄庭坚的书法成就,称其行书第一,运笔有神,晚年笔法更加精妙。同时,将他的诗与杜甫相提并论,笔墨与苏轼媲美,显示出对他文学和书法艺术的高度认可。然而,黄庭坚却因党籍之祸遭受磨难,诗人对此表示了同情和惋惜。诗中还提到了黄龙禅师与黄庭坚的交流,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妙语相酬和美名流传。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展现了对黄庭坚艺术成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他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