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馆为潘少承作

客有思玄者,能兼市隐名。 幽悰含白雪,逸兴托孤英。 三径初开就,千丛自种成。 随风香更远,入室气弥清。 缃帙沾馀馥,瑶琴寄雅声。 永怀君子德,延望美人情。 霜霰将无变,蓬蒿幸免营。 相怜同臭味,持赠保坚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滋兰馆:诗中所写的馆名。
  • 潘少承:诗中提到的人物。
  • 思玄者:思考深邃、追求高远思想的人。
  • 市隐:指隐居于城市之中。
  • 幽悰(cóng):深藏在内心的感情。
  •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 孤英:指独秀的花。
  • 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缃帙(xiāng zhì):浅黄色的书套。常指代书卷。
  • 延望:引颈远望,这里有期待、盼望的意思。
  • 霜霰(xiàn):霜和霰。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野草。

翻译

有位客人是思考深邃之人,能够兼具在城市中隐居的名声。 内心的情感蕴含着纯洁如雪的品质,超逸豪放的意兴寄托在独秀的花朵上。 归隐者的家园小路刚刚开辟完成,众多的花丛是自己亲手种植而成。 花朵随风飘散,香气传得更远,进入室内,气息更加清新。 浅黄色的书卷沾染着残留的香气,瑶琴寄托着高雅的声音。 永远心怀君子的品德,盼望那如美人般的情意。 无论霜雪还是霰粒都不会改变,能够侥幸避免在蓬蒿野草中经营生活。 彼此怜惜有着相同的志趣,互相赠送以保持坚贞的品性。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黎民表为潘少承的滋兰馆所写。诗中通过对滋兰馆的描写以及对主人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高洁品质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作者称赞客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能在城市中隐居,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接着,通过描写滋兰馆内的情景,如幽悰含白雪、逸兴托孤英,表现出主人内心的纯洁和高雅的情趣。三径初开就,千丛自种成,描绘了馆内环境的清幽和主人的勤劳。 随风香更远,入室气弥清,进一步强调了花香的浓郁和环境的清新,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缃帙沾馀馥,瑶琴寄雅声,则从文化氛围的角度,烘托出主人的高雅品味。 永怀君子德,延望美人情,表达了对主人品德的赞美和对美好情感的期待。霜霰将无变,蓬蒿幸免营,体现了一种坚韧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最后,相怜同臭味,持赠保坚贞,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坚贞品性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滋兰馆及主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高尚情操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