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滁阳:滁县。滁,读音:[chú]
- 寇退:贼寇退去。
- 李太仆晓湘:人名,李姓的太仆(古代官名),字晓湘。
- 干城之功:指保卫国家的功劳。
- 卧阁:指在阁中躺卧,这里表示悠闲自在,不费力。
- 重臣:重要的大臣。
- 中都:地名,这里可能指滁县所在的地区。
- 熊卫:勇武的卫士。
- 黄巾:此处指的是贼寇,以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作比。
- 环滁:环绕着滁县。
- 封鲸观:表示有大功后建立的观宇,以纪念功绩。
- 捍圉(yǔ):保卫边疆。
- 数马人:心思细腻、认真负责的人。
- 洗甲:洗净兵器,寓意战争结束。
- 雁嘶:大雁的叫声。
- 寒食雨:寒食节(古代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时的雨。
- 回铙(náo):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指铙声回荡。
- 莺咏:黄莺啼鸣。
- 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 折:折断,这里有摘取的意思。
翻译
在阁中悠闲自在,哪里需要劳烦重要的大臣呢,在中都地区,勇武的卫士们追逐着贼寇。环绕着滁县,打算修筑一座封鲸观,保卫边疆,终究还是怜惜那些认真负责的人。战争结束后,大雁在寒食节的雨中嘶鸣,铙声回荡,黄莺在飘落的尘土中啼唱。我在台城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着您,笑着在金陵折下春天的垂柳。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太仆晓湘在滁阳抗寇胜利的赞美。首联写不需要借助重臣之力,当地的卫士就已逐退贼寇,体现了对他们的肯定。颔联提到打算修筑观宇来纪念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保卫边疆之人的珍视。颈联通过描写战后的景象,如洗甲的宁静、雁嘶、回铙和莺咏,烘托出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太仆晓湘的思念,以及在金陵折柳的闲适之情,展现了一种对胜利的欣慰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以及对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