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伯熙先生

每从庭下学言诗,相见曾怜觅枣梨。 四海几容君涕泪,十年空长我须眉。 青门地爱平侯隐,黄石书应孺子知。 莫信名山藏副墨,沧桑何事不堪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下:庭院之中。
  • 觅枣梨:寻找枣子和梨子,这里借指寻找一些简单的事物,引申为学习初步的知识。
  • 四海:指天下。
  • :容纳。
  • 涕泪:眼泪,此指忧伤、悲愤之情。
  • 青门:泛指京城东门。
  • 平侯隐:汉代的窦婴被封为魏其侯,曾闲居在长安东门,这里用平侯隐来表示隐居的意思。
  • 黄石书:传说张良曾得黄石公传授兵书,此处指珍贵的书籍或教导。
  • 孺子知:像孩子一样虚心学习才能知晓。
  • 副墨:指文字的副本。
  • 沧桑:“沧”(cāng),指大海;“桑”,指农田。“沧桑”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翻译

每次在庭院中跟您学习谈论诗歌,曾经怜惜地回忆起我们一起找寻最初的知识。天下之大,何处能容下您的忧伤悲愤?十年过去了,我只是徒然地增长了胡须和眉毛,而您的才学却更加深厚。京城东门之地喜爱您这样的隐士,珍贵的书籍和教导应该被像孩子般虚心的人所知晓。不要轻易相信名山中藏着文字副本,世间的变化如此之大,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让人怀疑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李伯熙先生的,表达了对李先生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感慨。诗的首联回忆了过去在庭下学诗的时光,以及曾经共同的经历。颔联则抒发了对李先生境遇的同情和对自己时光虚度的感慨,以“四海”之大和“十年”之长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颈联通过“青门地爱平侯隐”表达了对李先生隐居生活的理解和尊重,“黄石书应孺子知”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谦逊的态度。尾联“莫信名山藏副墨,沧桑何事不堪疑”则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思考和怀疑,有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对友人的情感与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