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三首

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 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 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 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 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 向晓已成匹,文彩郁芳菲。 中有芙蓉花,并头自相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迢迢(tiáo tiáo):形容遥远。
  2. 银汉:银河。
  3. 艳艳:鲜明的样子。
  4. 琅琅(láng láng):象声词,形容响亮的声音。
  5. 碧玉梭:用碧玉装饰的梭子。
  6. 轧轧(yà yà):象声词,形容机器转动的声音。
  7. 流黄机:织机的一种。
  8. (zhù):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

翻译

在遥远的银河西垂的夜晚,华灯闪耀着鲜明的光辉。 发出琅琅声响的碧玉梭子,在轧轧作响的流黄织机上来回穿梭。 女子纤细的双手将双袖卷起,绣裙上的环佩自然下垂。 明月斜照着织布机,秋风寒冷侵袭着丝线。 她哪里会吝惜在深夜里辛勤劳作,只因为要为君子缝制衣裳。 到拂晓时已经织成一匹布,布上的文彩繁茂而芬芳。 其中有芙蓉花的图案,花朵并头相互依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晚辛勤织布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织机声音、女子动作以及织成的布匹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对君子的深情。诗中的语言优美,如“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描绘出了夜晚的美丽景象;“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以生动的象声词表现了织机的工作状态;“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则烘托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女子的坚韧。最后,诗中提到织成的布匹上有芙蓉花且并头相依,象征着美好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黎景义

黎景义,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