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端州七星岩

轻舟寻遍七星遐,恍惚乘来博望槎。 入洞有时容竹杖,沾衣何处落桃花。 炉烟直出层宵迥,石气横吹别窦遐。 不是鸟饥群下食,更难深觅道人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
  •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
  • (xiá):远。
  • 博望槎(chá):“博望”指张骞,曾乘槎寻找黄河源头,这里比喻作者乘船游览七星岩如同乘坐仙槎。
  • (dòu):孔、洞。

翻译

乘坐着轻便的小船寻遍了遥远的七星岩,恍惚间感觉自己像是乘着博望侯张骞寻找黄河源头的仙槎而来。进入山洞时,有时需要依靠竹杖才能前行,不知何处飘落的桃花花瓣沾到了衣裳上。炉子里的烟笔直地飘向高远的天空,石头的气息横向吹拂到别的孔洞,飘向遥远的地方。要不是鸟儿因为饥饿成群地飞下来觅食,就更难以在这幽深之处寻觅到道士的家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端州七星岩的情景,富有意境和情趣。诗中,诗人以轻舟寻岩,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通过“恍惚乘来博望槎”的想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山洞中的情景,“入洞有时容竹杖,沾衣何处落桃花”,展现出洞中幽深且富有诗意的环境。“炉烟直出层宵迥,石气横吹别窦遐”两句,通过对炉烟和石气的描写,表现出景色的高远和深邃。最后,“不是鸟饥群下食,更难深觅道人家”,则以鸟食为引,道出寻找道人家的不易,也从侧面反映出此地的幽静偏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七星岩的景色和氛围生动地展现出来。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