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荒服: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 垂衣:指垂衣裳,典故名,典出《周易》卷八《系辞下》。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三苗: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
- 格命:犹大命;福命。“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至”“到”的意思。
- 藉(jiè):古代天子亲耕之田。
- 龙御:乘龙升天,这里指舜帝的传说。
- 九疑:亦作“九嶷”,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南。
- 蒲坂:古地名,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相传为舜建都之地。
- 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相传舜葬于此。
- 瑶瑟:用玉装饰的瑟,瑟为拨弦乐器。
- 湘川:指湘江。
翻译
在边远地区实行德政无为而治的时候,三苗之民也被感化迎来福命之年。 神鸟耕耘着千亩天子亲耕之田,舜帝乘龙升天消失在九疑山的云烟之中。 舜帝建都的蒲坂远在云霄之外,他安葬的苍梧处在夕阳落照的边缘。 是什么人在弹奏着玉饰的瑟,那离愁别恨隔着湘江绵绵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拜谒舜祠时所作,通过对舜帝的功绩和传说的描绘,表达了对舜帝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离别的忧愁。
诗的首联“荒服垂衣日,三苗格命年”,描绘了舜帝在边远地区实行德政,使得天下大治,三苗之民也受到感化的情景,展现了舜帝的伟大功绩。颔联“鸟耘千亩藉,龙御九疑烟”,运用了神话传说,想象神鸟耕耘天子亲耕之田,舜帝乘龙升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颈联“蒲坂征云外,苍梧落照边”,写舜帝建都的蒲坂和安葬的苍梧,表现出历史的悠远和苍茫。尾联“何人抚瑶瑟,离恨隔湘川”,以弹奏瑶瑟的场景,烘托出一种离愁别恨,同时“隔湘川”也暗示了诗人对舜帝的追思之情如同湘江之水,绵绵不绝。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历史传说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