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座主大司徒马石渚先生还南都

淮海声华峻,孤卿地望优。 经纶明主用,性术古人求。 鸑鷟争先翥,麒麟独晚收。 长沙从偃蹇,炎峤讵淹留。 共治资长孺,相迎得细侯。 輶轩恣历览,井邑变歌讴。 重以纡筹远,还将赐履周。 威棱加赤电,羽翮在高秋。 气色干星象,班司切冕旒。 引经常独断,焚竹岂穷搜。 虚已推朝议,清衷彻睿眸。 万方虞大计,一德倚深谋。 飞挽踰青海,璆琳积介丘。 岁时私藏竭,动辄大农忧。 剸削皆全刃,操持实巨舟。 名高诸老逊,契合五臣流。 闭閤耽玄默,清关秪静修。 魏多调水旱,谢每镇沉浮。 盛业今谁继,为文更不休。 谭诗宗马郑,搦翰捷应刘。 藻镜咸瑩彻,词场屡校雠。 微才叨盻睐,曲木荷雕锼。 碣馆嗟垂翅,梁园厌薄游。 永言陪宴席,长得奉清酬。 辙涸波空荡,途穷骋末由。 摇心随几杖,捐玦别河洲。 世事云泥隔,馀生日月遒。 吹嘘无狗监,江汉有菟裘。 去去随朱鸟,飘飘偶白鸥。 愿公归鼎轴,六㝢奉皇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海:指淮河与东海,这里泛指淮海地区。
  • 声华:声誉和荣耀。
  • :高峻,突出。
  • 孤卿:指少师、少傅、少保,这里是对马石渚先生的尊称。
  • 地望:指地位和声望。
  • :优越,出众。
  •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 性术:性情和方法。
  • 鸑鷟(yuè zhu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 翥(zhù):向上飞。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象征着杰出的人才。
  • 长沙:这里可能指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借指遭受挫折的人。
  • 偃蹇(yǎn jiǎn):困顿,艰难。
  • 炎峤(qiáo):炎热的山岭,指南方边远地区。
  • 讵(jù):岂,怎。
  • 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 共治:共同治理。
  • :凭借,依靠。
  • 长孺:汉代汲黯,字长孺,为人刚直,好直谏廷诤。
  • 相迎:迎接。
  • 细侯:东汉郭伋,字细侯。为官清廉,广施恩德。
  • 輶轩(yóu xuān):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 :尽情,肆意。
  • 历览:遍览,游历。
  • 井邑:城镇。
  • 歌讴:歌唱,讴歌。
  • 重以:再者,加上。
  • 纡筹:筹划。
  • 赐履:指天子赐予诸侯的封爵和土地等。
  • :周全,完备。
  • 威棱:威力,威势。
  • 赤电:红色的闪电,形容威严和力量。
  • 羽翮(hé):鸟的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 高秋:深秋。
  • 气色:景象,气势。
  • :触犯,冲犯。
  • 星象: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 班司:指朝班的司职。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借指帝王。
  • 引经:引用经典。
  • :常规,常法。
  • 独断:独自决断。
  • 焚竹:古代的一种爆竹,这里指烧竹子占卜。
  • :难道。
  • 穷搜:极力搜寻。
  • 虚已:谦虚,虚心。
  • :推行。
  • 朝议:朝廷的评议、决议。
  • 清衷:清正的衷心。
  • :通,达。
  • 睿眸(ruì móu):皇帝的眼睛,借指皇帝的圣明。
  • 万方:各方,各地。
  • :忧虑,担心。
  • 大计:重大的谋略或计划。
  • 一德:始终如一的品德。
  • :依靠,凭借。
  • 深谋:深远的谋略。
  • 飞挽:迅速运送粮草的意思。
  • 踰(yú):越过,超过。
  • 青海:这里可能指某个地名或地区。
  • 璆琳(qiú lín):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介丘:大山。
  • 岁时:一年四季。
  • 私藏:私人的储藏。
  • :尽,干涸。
  • 动辄:动不动就。
  • 大农:官名,掌管钱谷之事,这里指掌管财政的官员。
  • :担忧,忧虑。
  • 剸削(tuán xuē):切割,削除。
  • 全刃:完整的刀刃,比喻处事圆满。
  • 操持:掌握,管理。
  • 巨舟:大船,比喻重大的责任或事务。
  • 名高:名声高。
  • 诸老:各位年长的人。
  • :谦逊,退让。
  • 契合:符合,投合。
  • 五臣:五个臣子,这里可能指历史上有贤名的五位臣子,具体所指不详。
  • :流派,一类人。
  • 闭閤(hé):关闭,指闭门静修。
  • :沉溺,喜好。
  • 玄默:沉静不语。
  • 清关:清正廉明的关隘,这里指清正廉洁的品德。
  • 秪(zhī):同“只”。
  • 静修:安静地修养身心。
  • 魏多调水旱:可能指某人善于调节水利,应对水旱灾害。
  • 谢每镇沉浮:可能指某人能够稳定局势,处理各种问题。
  • 盛业:盛大的事业。
  • 谭诗:谈论诗歌。
  • :尊崇,以……为宗师。
  • 马郑:汉代的马融和郑玄,都是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这里指在诗歌创作上以马融和郑玄为典范。
  • 搦翰(nuò hàn):执笔,写作。
  • :敏捷,迅速。
  • 应刘:应玚和刘桢,都是建安七子中的人物,以文学才华著称。这里指在文学创作上能够像应玚和刘桢一样敏捷。
  • 藻镜:品藻和鉴别,这里指品评文章的能力。
  • :都,全。
  • 瑩彻(yíng chè):晶莹透彻。
  • 词场:文坛。
  • :多次。
  • 校雠(jiào chóu):校对文字,这里指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整理。
  • 微才:微薄的才能。
  • 叨(tāo):承受,承蒙。
  • 盻睐(xì lài):青睐,看重。
  • 曲木:弯曲的树木,比喻自己才能不高。
  • :承受,承蒙。
  • 雕锼(sōu):雕刻,雕琢。
  • 碣馆:指迎宾的馆舍。
  • 嗟(jiē):叹息。
  • 垂翅:比喻受挫,不得志。
  • 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的园林,这里泛指美好的园林。
  • :厌恶,讨厌。
  • 薄游:为薄禄而宦游于外,这里指不如意的游历。
  • 永言:长言,吟咏。
  • 陪宴席:陪同参加宴会。
  • :能够。
  • :侍奉,进献。
  • 清酬:清雅的报酬,这里指得到清雅的待遇。
  • 辙涸:车辙干涸,比喻道路艰难。
  • 波空荡:水波空荡荡的,形容处境艰难。
  • 途穷:路途困窘。
  • :驰骋,施展。
  • 末由:没有途径。
  • 摇心:心神不定。
  • 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代常用为敬老者之物。
  • 捐玦(jué):抛弃玉玦,比喻分别。
  • 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 世事:世上的事。
  •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差距极大。
  • 馀生:剩余的生命。
  • 日月遒(qiú):时间紧迫。
  • 吹嘘:赞扬,推荐。
  • 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这里借指推荐人才的官员。
  • 江汉:长江和汉水。
  • 菟裘(tù qiú):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后因以菟裘称告老退隐的居处。

翻译

淮海地区声威和荣誉卓著,先生您地位尊贵声望优良。 您的经纶之才为明主所用,性情和方法向古人追求。 神鸟争先高飞,麒麟却独晚被收用。 如贾谊般曾受挫折之人,在南方边远之地怎能长久逗留。 共同治理要依靠像汲黯那样的直臣,迎接您的应如郭伋般的贤良。 乘坐轻车尽情游历,城镇都变为歌唱讴歌之地。 再者筹划深远,天子还将赐予您完备的封爵和土地。 您的威严如同红色闪电,辅佐的力量如在深秋的翅膀。 您的气势冲犯星象,朝班司职堪比帝王的冕旒。 引用经典常常独自决断,烧竹子占卜岂能极力搜寻。 虚心推行朝廷的评议,清正的衷心通达皇帝的圣明。 各方都担心重大的计划,始终如一的品德依靠深远的谋略。 迅速运送粮草越过青海,美好的事物堆积如大山。 一年四季私人储藏用尽,动不动就让掌管财政的官员担忧。 切割削除都用完整的刀刃,掌握管理如同驾驶大船。 名声之高让各位年长之人退让,与历史上的五位贤臣相契合。 闭门静修沉溺于沉静不语,清正廉洁只安静地修养身心。 如魏某人善于调节水利应对水旱,如谢某人能够稳定局势处理问题。 盛大的事业如今谁来继承,写文章更是不停歇。 谈论诗歌以马融和郑玄为宗师,执笔写作敏捷如同应玚和刘桢。 品评文章的能力都晶莹透彻,在文坛上多次校对文字。 我这微薄的才能承蒙您的看重,如弯曲的树木承蒙您的雕琢。 在迎宾的馆舍叹息自己不得志,对在美好的园林中不如意的游历感到厌恶。 长言吟咏希望能陪同您参加宴会,能够长久地侍奉您并得到清雅的待遇。 车辙干涸道路艰难,水波空荡处境困窘,想要施展才能却没有途径。 心神不定地随着您的几杖,抛弃玉玦在河洲告别。 世上的事如同云泥之别,我剩余的生命时间紧迫。 没有推荐人才的官员来赞扬我,在江汉之地有告老退隐的居处。 离去吧,跟随那朱鸟,飘飘然偶然如白鸥。 希望您能回到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天下奉行皇帝的谋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黎民表奉送座主大司徒马石渚先生回南都时所作,诗中对马石渚先生的品德、才能和功绩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诗的开头描绘了马石渚先生在淮海地区的崇高声誉和优越地位,强调了他的经纶之才和古人般的性情方法。接着,通过神鸟和麒麟的比喻,表达了对马石渚先生才华得到施展的期望,同时也提到了如贾谊般曾受挫折的人不应在边远之地久留,暗示马石渚先生应该得到更好的任用。

诗中还提到了共同治理需要像汲黯、郭伋这样的贤能之人,以及马石渚先生游历各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作者描述了马石渚先生的威严和力量,以及他在朝班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赞扬了他引用经典、独自决断的能力和清正的衷心。

诗中还涉及到国家的大计和谋略,以及马石渚先生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应对水旱灾害、处理各种问题等。作者对马石渚先生的品德和才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名声让年长之人退让,与历史上的贤臣相契合。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马石渚先生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认为自己微薄的才能得到了马石渚先生的看重和雕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困境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希望马石渚先生能回到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丰富,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马石渚先生的钦佩和赞美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之士的期望和尊重。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