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师作
北阙心仍壮,南冠思不禁。
徒劳三献璧,遂有五噫吟。
野老频争席,家人屡问金。
穷途当媚景,初服改寒砧。
骏岂高台得,鸿应沧海寻。
散材堪众弃,狂态向人深。
计转妻孥失,愁仍酒病侵。
干戈天地满,抵事忆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阙(běi què):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后也用来指代朝廷。
- 南冠(nán guān):楚国人戴的帽子,后代指囚徒。
- 三献璧:楚人卞和献和氏璧给楚王,三次进献,才被楚王认可。这里比喻自己向朝廷进言不被采纳。
- 五噫吟:东汉梁鸿过洛阳,见宫殿巍峨,百姓劳苦,作《五噫歌》表示感慨。
- 野老:村野老人。
- 争席:表示与人相处融洽,不居尊位,不为人所畏。
- 问金:询问钱财之事。
- 初服:未入仕时的服装,这里指归隐。
- 寒砧(zhēn):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 骏:良马。
- 抵事(dǐ shì):犹言顶事、成事。
翻译
我在朝廷时心中仍充满壮志,但如今身为囚徒,思绪不禁万千。我徒劳地像卞和那般三次献璧,却最终只能像梁鸿一样作《五噫歌》抒发感慨。村野老人常与我争坐席位,家人也屡次询问钱财之事。在这穷困的路途上,面对美好的景色,我想要归隐,寒秋的捣衣声也预示着我将更换未入仕时的服装。良马怎能在高台上得到,大雁应该到沧海去寻找。我这无用之材,只配被众人抛弃,狂放的姿态在他人看来愈发深沉。计谋失败,致使妻儿离散,忧愁依旧,又被酒病所侵扰。天下到处都是战乱,这时候才想起山林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联中,诗人虽心有壮志,但身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通过“三献璧”和“五噫吟”的典故,表现出自己的抱负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无奈与悲愤。颈联描述了在困境中的生活场景,野老争席和家人问金,体现出生活的困顿和人际的复杂。尾联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用典恰当,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