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俞公挽歌

台中俄解印,海上托求仙。 枢筦逢明主,金貂起暮年。 途长孤剑在,恩重一身捐。 不藉麒麟画,千秋月旦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徒:古代官职名,与丞相、司空并称三公。
  • :(é),短时间、突然间。
  • 解印:辞去官职,解下印绶。
  • 枢筦:(shū guǎn),亦作“枢管”,指中央政权的政务。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金貂:汉代武官的冠饰,后用以借指侍从贵臣。
  • 暮年:晚年。
  • 麒麟画:汉宣帝时,曾图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于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后因以“麒麟画”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 月旦:指品评人物,这里指对俞公的公正评价。

翻译

在朝中突然辞去官职,去海上寄托求仙的愿望。 在中央政权中遇到贤明的君主,晚年还能担任侍从贵臣。 路途漫长,但孤剑仍在身旁,身受重恩,不惜舍弃自身。 不需要凭借麒麟阁上的画像来彰显功绩,他的美名将会千秋传颂,被人们公正地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歌,用于悼念司徒俞公。诗中先写俞公解印求仙,暗示他可能对官场有所厌倦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接着提到他在朝中受到明主的赏识,晚年仍得重用,体现了他的才能和地位。“途长孤剑在,恩重一身捐”这两句,表现出俞公的坚韧和忠诚,即使路途漫长,仍有孤剑相伴,为了报恩,不惜奉献自己。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俞公的功绩和声誉不需要依赖外在的荣誉象征,他的品德和事迹将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和公正评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俞公生平的简要叙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