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徒:古代官职名,与丞相、司空并称三公。
- 俄:(é),短时间、突然间。
- 解印:辞去官职,解下印绶。
- 枢筦:(shū guǎn),亦作“枢管”,指中央政权的政务。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金貂:汉代武官的冠饰,后用以借指侍从贵臣。
- 暮年:晚年。
- 麒麟画:汉宣帝时,曾图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于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后因以“麒麟画”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 月旦:指品评人物,这里指对俞公的公正评价。
翻译
在朝中突然辞去官职,去海上寄托求仙的愿望。 在中央政权中遇到贤明的君主,晚年还能担任侍从贵臣。 路途漫长,但孤剑仍在身旁,身受重恩,不惜舍弃自身。 不需要凭借麒麟阁上的画像来彰显功绩,他的美名将会千秋传颂,被人们公正地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歌,用于悼念司徒俞公。诗中先写俞公解印求仙,暗示他可能对官场有所厌倦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接着提到他在朝中受到明主的赏识,晚年仍得重用,体现了他的才能和地位。“途长孤剑在,恩重一身捐”这两句,表现出俞公的坚韧和忠诚,即使路途漫长,仍有孤剑相伴,为了报恩,不惜奉献自己。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俞公的功绩和声誉不需要依赖外在的荣誉象征,他的品德和事迹将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和公正评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俞公生平的简要叙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