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杂诗三首
醉卧仰视天,天星亦胡然。
卷舌能食人,一卷百祸连。
壮士血如漆,气热烧九边。
大地吹黄沙,白骨为尘烟。
鬼伯舐复厌,心苦肉不甜。
生年只满百,见此良忧煎。
不如且行乐,乐意谁能宣。
陌上多游魂,纷来缠竹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然:为什么这样。“胡”读音(hú)。
- 卷舌:这里指搬弄是非的人。
- 九边:明朝弘治年间,为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设立的九个边防重镇,后泛指边疆。
- 鬼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管理鬼魂的神。“伯”读音(bó)。
翻译
我醉卧着抬头仰望天空,天上的星星为何这般模样。 那些搬弄是非的人能够害人,一次搬弄就会带来诸多灾祸。 壮士的鲜血如同漆黑的颜色,他们的愤怒之气能让边疆炙热。 大地吹拂着黄沙,白骨化成了烟尘。 鬼伯舔舐着(这些)却又感到厌倦,心中痛苦连肉都觉得不香甜。 人生在世顶多百年,见到这种情形实在忧愁焦虑。 不如暂且尽情行乐,其中的快乐谁能言说呢。 道路上有许多游荡的鬼魂,纷纷前来缠绕着竹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灾祸和苦难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醉卧仰视天”引出对世事的感慨,“天星亦胡然”以天问的形式,表现出对命运的不解和对现实的困惑。“卷舌能食人,一卷百祸连”批判了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他们的行为带来了无数的灾祸。“壮士血如漆,气热烧九边”形象地描绘了壮士的悲愤和边疆的战乱,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大地吹黄沙,白骨为尘烟”进一步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大地荒芜,白骨成灰,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鬼伯舐复厌,心苦肉不甜”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苦难的深重,连鬼伯都感到厌倦,可见痛苦之深。最后,诗人感到人生短暂,面对这样的苦难,不如及时行乐,但这种行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陌上多游魂,纷来缠竹弦”以游魂缠绕竹弦的景象,增添了诗的阴森和凄凉之感。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黑暗和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