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馀堂为潘司马赋

青山曾拟卧龙居,草阁仍留满架书。 万石家风元独擅,关西经学定谁如。 鸾书每拜君王赐,锦里重迎使者车。 丰草崇兰皆雨露,莫言三径不留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留馀堂:潘司马的堂名。
  • :打算,想要。
  • 卧龙居:诸葛亮曾隐居隆中,被称为卧龙,此处以“卧龙居”形容环境幽静,适合隐居。
  • 草阁:简陋的楼阁。
  • 万石(dàn)家风:指家中众多子弟都有很高的品德和才能。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拥有,据有。
  • 关西经学:指东汉时期,经学家马融在关西(函谷关以西)一带讲学,使关西成为当时的经学中心。这里以“关西经学”代指高深的学问。
  • 鸾书:指诏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古代常用来象征祥瑞。
  • 锦里:代指故乡。
  • 三径:原指庭园中的小路,后指代隐士的住处。

翻译

青山曾经打算作为像卧龙(诸葛亮)那样的人隐居的地方,简陋的楼阁中仍然留存着满满一架的书籍。拥有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的家风唯独这家最为显著,说到在关西一带传授的经学,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每次接到君王赏赐的诏书,在故乡隆重地迎接使者的车辆。丰美的香草和茂盛的兰花都受到雨露的滋润,不要说这隐居住处没有留下什么余裕。

赏析

这首诗是为潘司马的留馀堂而作,通过对留馀堂的环境、书籍、家风、荣誉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潘司马家族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

诗的首联描绘了留馀堂的环境,以青山衬托出其幽静,以满架的书籍显示出主人的学识渊博。颔联赞美了潘司马家族的家风和学问,认为其家风高尚,子弟优秀,经学造诣深厚。颈联叙述了潘司马受到君王的恩宠,荣耀而归。尾联以丰草崇兰受到雨露滋润作比,暗示潘司马家族的兴盛是因为受到了朝廷的恩泽,同时也表达了不要认为隐居之地就没有收获的意思,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潘司马的赞美之情,也传达了一些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