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

· 邝露
应龙游卿云,首尾不一见。 纵横驭六气,出入乘万变。 天门俨威神,朱衣缨琼弁。 草木待甲坼,鳞羽自联串。 鬼神任屈信,帝王迭兴禅。 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 胜境了莫追,过地岂再践。 永言体诸身,可以谢善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龙(yīng lóng):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
  • 卿云:一种彩云,古人认为是祥瑞之兆。
  •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
  • 天门:天帝所居之门,也可指天宫之门。
  • (yǎn):庄重。
  • 威神:威严的神灵。
  • 朱衣:红色的衣服。
  • (yīng):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品。
  • 琼弁(biàn):一种用美玉装饰的帽子。
  • (chè):裂开。

翻译

那应龙在祥瑞的卿云中遨游,首尾都难以完全看见。 它纵横自如地驾驭着六种自然之气,出入之间凭借着万千变化。 天宫之门处神灵庄重威严,身着朱红衣裳,帽子上系着美玉装饰的穗带。 草木等待着萌芽裂开,鱼鳞和鸟羽自然地相互连接串联。 鬼神任凭屈伸变化,帝王交替兴起禅让。 精神潜藏时道就会上升,时运亢盛时理必然卑贱。 美好的境界一旦错过就难以追寻,经过的地方怎能再次踏足。 永远用这些道理来体悟自身,就可以向善卷致谢了。

赏析

这首诗以草书之势为喻,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和规律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应龙在卿云中遨游、天门的威神、草木的生长、鬼神的变化以及帝王的兴替,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表达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起伏,盛极而衰,衰极而盛。最后,诗人认为应该将这些道理运用到自身的体悟中。整首诗富有想象力,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