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 方苞
陶潜经世人,志不关沮溺。 观其咏春蚕,自视侪禹稷。 东皋日荷锄,忧勤同运甓。 春风沂水情,孔颜宜命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沮溺(jǔ nì):指长沮和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
  • 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这里是“与……同等”之意 。
  • 禹稷(yǔ jì):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治水有功;稷是周族的始祖,教民种植五谷。
  • 东皋(gāo):泛指田野或高地,这里是陶潜耕种的地方。
  • 荷锄(hè chú):扛着锄头。
  • 运甓(yùn pì):晋朝陶侃(陶渊明的曾祖)励志勤力,朝夕运甓以自勉。甓,砖。
  • 春风沂水情:出自《论语·先进》,子路等弟子各言其志,曾皙说想到暮春时节,和朋友小孩去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 孔颜:孔子和颜回。
  • 命席:下令安排座位,请人入席 。

翻译

陶渊明本是可经邦济世的人才,他的心志并非如同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 看他对春蚕的歌咏,自认为能与大禹、后稷等贤能之人相提并论。 他每日在田野里扛着锄头劳作,这份忧愁勤劳如同陶侃日夜运砖激励自己 。 他有着如曾皙描绘的在春风中于沂水之畔畅游的情怀,孔子和颜回这样的圣贤也应请他入席。

赏析

这首诗独特地展现了陶渊明不为人熟知的一面。诗的开篇点明陶渊明虽看似隐者,却有着不同于普通避世之人的志向,并非消极避世,否定了将陶渊明简单归结为隐士的观点 。用其“咏春蚕”的举动,体现他自比大禹、后稷这样心怀天下、建功立业者的抱负,揭示出其内心深处积极入世的思想。“东皋日荷锄,忧勤同运甓”描绘他田园劳作,结合其曾祖陶侃运甓励志的故事,说明他在田园生活中也保持着勤勉奋斗的精神,并非只是悠然自乐。“春风沂水情,孔颜宜命席”将陶渊明与孔子及其弟子曾皙、颜回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展现出他拥有与儒家圣贤同样超逸豁达的精神境界,从而给陶渊明的形象塑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极高的赞许,使读者对陶渊明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

方苞

方苞

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归,未应殿试。五十年,以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狱。两年后,免罪入旗。因大学士李光地荐,入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得出旗归原籍。雍正、乾隆间,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事削衔。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有《望溪文集》。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