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妬,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拼音
注释
和洪丞相景伯韵:四卷本丙集作“和洪景伯丞相韵”。
洪丞相景伯:洪适,字景伯,江西鄱阳人。与乃弟洪遵、洪迈文名满天下,人称“三洪”。他于乾道元年曾居相位,后被劾罢去。淳熙八年春,作《满庭芳》二首,稼轩三和其韵,此其一。《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皓传》附《洪适传》:“适字景伯,皓长子也。幼敏悟,日诵三千言。皓使朔方,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后三年,弟迈亦中是选,由是三洪文名满天下。……乾道元年五月,迁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舍人。……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未几,春霖,适引咎乞退,林安宅抗疏论适,既而台臣复合奏。三月,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奉祠。淳熙十一年薨,年六十八,谥文惠。适以文学闻望,遭时遇主,自两制一月入政府,又四阅月居相位,又三月罢政,然无大建明以究其学。家居十有六年,兄弟鼎立,子孙森然,以著述吟咏自乐,近世备福鲜有及之。”按:奉祠指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宋史·卷一百七十·职官志·宫观》:“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绝少,熙宁以后乃增置焉。在京宫观,旧制以宰相、执政充使,或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为判官,内侍官或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主管。”
倾国无媒:谓美人与君主间缺少媒介之人。唐·韩愈《县斋有怀》:“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倾国,倾国之貌,代指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史记·卷八十三·邹阳传》:“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颦(pín)损:指蛾眉(美人)受到伤害。
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句:言美人见妒,自古而然。喻贤才遭忌,写出洪适境遇。唐·骆宾王《爲徐敬业讨武曌檄》:“入宫见妒,蛾眉不肯让人。”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句:言景伯才冠当朝,众不可及。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袖手:缩手于袖,表示不预其事(此指政事)。
高山流水:暗用伯牙、锺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水,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此谓以高山流水为知音。《列子·汤问·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听群蛙、鼓吹荒池:《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竝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答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鼓吹,乐曲。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句:说景伯隐居田园,过着怡情山水的闲适生活。
补衮(gǔn):谓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衮,帝王服衮龙之衣。
宗彝(yí):宗庙祭祀用的礼品,此代指祀器上的兽饰。
藻火灿宗彝:绣画水藻、火焰、宗彝于衮服,使衮服益发光辉灿烂,喻有辅君治国之才。《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fǔfú),絺(chī)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注:“会,五采也,……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又云:“天子服日月而下,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士服藻火。”周秉钧注:“宗彝,虎蜼也,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藻、火,皆衣饰图形。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句:谓景伯文章高手,足以辅君治国。
痴儿公事了:这里借言景伯归隐。《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傅咸传〉》:“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空空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宋·黄庭坚《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痴儿,痴人、呆子。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句:言景伯摆脱政事后,犹吴蚕馀丝未尽,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咏志抒怀。
一枝:喻景伯隐居之所。《庄子·逍遥游》:“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北周·庾信《小园赋》:“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粗稳:初步安稳。
三径:本意为三条小路。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隐,于院中闢三径,惟与高人雅士交往。东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逃名》:“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逕,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之士。”,后世即以“三径”指隐居者的家园。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chí)。”句:谓景伯幸得隐居之所,一切整治停当。宋·苏轼《除夜病中赠柳屯田》诗:“三径初成赀,一枝有馀煖。”治,此处押平声韵。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句:言且忘功名之事,相约吟赏风月。
残碑:记载英雄业绩的残败了的墓碑。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句:一切休问,君不见千古英雄,犹自埋没荒草,无闻于人世。
序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作于淳熙八年春,辛稼轩时任江西安抚使。淳熙七年冬,辛稼轩又由湖南安抚使调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上阕指出贤才遭妒,自古皆然,立足较高。以下盛赞洪适文章人品,而于“袖手”处作一跌宕,贤才隐退,君国不幸。下阕赋友人隐退后心态:公事虽了,馀情不断;“风月”、“功名”对举,牢骚自明。结拍英雄荒草,劝慰语,亦激愤语;既寄意洪适,亦自我抒怀。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菩萨蛮 · 乙巳冬南涧举似前作,因和之 》 —— [ 宋 ] 辛弃疾
- 《 千年调 》 —— [ 宋 ] 辛弃疾
- 《 清平乐 · 春宵睡重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 [ 宋 ] 辛弃疾
- 《 偶作 其三 》 —— [ 宋 ] 辛弃疾
-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 宋 ] 辛弃疾
- 《 声声慢 · 滁州旅次奠枕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