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自古高人最可嗟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懒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种树真成郭橐驼。 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君归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儿趁晚衙。
拼音

所属合集

#茶 #鹧鸪天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疏懒: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诗:「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 「居山一似庚桑楚」句:《庄子·卷二十三·〈杂篇·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种树真成郭橐驼」句: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自何名。病偻,癃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之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矣哉?』……」 「云子饭,水精瓜」句:唐·杜甫《与鄠(Hù)县源大少府宴渼陂(Měi Bēi)(得寒字)》诗:「应为四陂好,金钱罄一餐。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水精,此从广信书院本,馀本俱作「水晶」。 「要看蜂儿趁晚衙」句:北宋·陆佃《埤(pí)雅·卷十·蜂》:「蜂有两衙应潮。其主之所在,众蜂为之旋绕如衙。诛罚徵令绝严,有君臣之义化,书曰『蜂有君礼也。』」按:蜂众缭绕蜂房,有如衙参;蜂房簇聚,又似官衙;故有「蜂衙」之称。趁晚,广信书院本作「晚趁」,玆从四卷本丙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叹息。
  • 疏懒:懒散。
  • 庚桑楚:人名,老子的弟子,传说他居住在山中。
  • 郭橐驼:人名,擅长种树。
  • 云子饭:一种美食。
  • 水晶瓜:透明如水晶般的瓜。

翻译

自古以来那些高人最让人叹息啊。只因为懒散所以有很多名号。居住在山中就好像庚桑楚一样,种树真的就如同郭橐驼一般。有云子饭,水晶瓜。在树林中带着客人还煮茶。你回去休息吧,我非常忙,要看蜜蜂如同在傍晚官府办公一样忙碌。

赏析

这首词以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高人自在的生活状态。上阕先是感慨高人独特,通过庚桑楚和郭橐驼来暗示高人的超逸和别样才能。下阕则具体描绘了高人悠哉的生活场景,如美食和烹茶等。最后两句用蜜蜂忙碌来反衬自己的忙碌,诙谐中又显出一种对自在生活的艳羡。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