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登一丘一壑偶成

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 将扰扰,付悠悠。此生于世百无忧。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
拼音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三平二满:宋·陈叔方《颍川语小·卷下》:「俗言三平二满,盖三遇平、二遇满,皆平稳得过之日。五角六张者,五遇角、六遇张,其日不稳多乖,故云乖角乖张也。」宋·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读作 tì,纠缠,逗留。 }

翻译

{不要留恋在春光下在花下游玩。就应该做好面对花落时忧愁的准备。人生百年历经风雨的吹打而凋零,万事只要有平常的心态就够了。将纷纷扰扰,都交付于悠悠岁月。这一生在世上没有什么忧虑。新的愁绪一个接一个地抛舍掉,要伴随着春天一起回到天的尽头。 }

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他劝诫人们不要过分留恋美好的春光,因为花总会落,要有面对变化的准备。人生虽历经风雨,但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便好。他强调把生活中的纷纷扰扰都看淡,保持无忧的心境。最后说要把愁绪都抛弃,与春天一同归去,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词中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