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为人赋荷花:四卷本丁集作“荷花”。
明月:四卷本作“期月”。
“更衬佳人步”句:《南史·卷五·〈齐本纪·废帝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序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上阙一开始就以拟人的手法描绘荷花的形貌:在炎夏的绿池中展葩吐艳的荷花,似一群弄妆梳洗、浓施粉黛的妇人,她们打着翠绿的华盖在风雨中沉吟垂首。她们不是亭亭玉立,也不是搔首弄姿,而是一副袅娜无力、愁容可掬的娇慵之态。
“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尽管她们无意争芳斗艳,却把人间六月的凉爽都占尽了,夏夜明月下,绿盖红幢出于水面,楚楚动人,自有一番风韵。事实上,是她们在溽暑炎夏之时,撑起了一个浓蔚怡人的清凉世界,而作者却故意颠倒主客关系,隐隐流露出一股艾怨之情。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下阙,诗人将笔锋一转,在艾怨中又透出一丝同情:用双关语,虚写藕丝长和莲心苦,实指佳人美女虽“态浓意远淑且真”(杜甫《丽人行》),对她钟爱的人情丝绵绵;可她又是苦命人,到头来,“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落得被男子玩弄而抛弃的悲惨下场。她们虽浓妆艳抹、强作娇态,可她们的心却是苦的呵!“自古红颇多薄命”,在大诗人的笔下同样流露出人世间的常情和千古吟唱的主题。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据《南史·齐东昏侯纪》载,宫内以金雕镂莲花贴于地面,令潘妃行其上,取其“步步生莲花”之意。“佳人步”即借用此典故。这句是说,正因为她们太风流、太富姿色,所以给她们带来如此的不幸和忧愁;更可怜的是,有的只能铺在皇宫地面上,任皇后和嫔妃们践踏,以映衬这些后宫夫人们的雍容华贵和至尊至圣。至此,此间词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以荷花的形态和物种特点,极形象地暗示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也宣泄了诗人浓厚的感情:哀其不幸,又怨其不争,在好端端的人世间惹出许多是非。“占断人间六月凉”吐尽了诗人的曲衷和怨尤。由此也可看出,诗人毕竟受历史的局限,没有脱出“女人祸水”的窠臼。
全词委婉、典雅,咏物精当,用典得体,比兴深澈,寄情自然,在历代咏荷诗词中,堪称别具一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粉:指荷花的颜色鲜艳如女子的妆容,借指荷花。
- 靓(jìng)梳妆:美丽地梳妆打扮。
- 翠盖:指荷叶。
- 鸳鸯浦:指长满鸳鸯草的水滨。
- 藕丝:莲藕的丝,常用来象征情思。
- 莲心:莲子中的胚芽,味苦,这里用来比喻内心的苦楚。
翻译
荷花如同精心梳妆的女子般艳丽,荷叶像低垂在风雨中的伞盖。它占据了人间六月的清凉,在明月照耀下的鸳鸯浦边绽放。
荷花的根底是长长的藕丝,花里的莲心是苦涩的。只是因为它的风姿绰约而有一些忧愁,更能衬托出佳人的步履之美。
赏析
这首词上阕着力描绘荷花的美丽姿态和给人带来的清凉之感,“红粉靓梳妆”将荷花比作梳妆艳丽的女子,“翠盖低风雨”形象地写出荷叶的姿态。下阕则从藕丝的绵长和莲心的苦涩,暗示荷花虽美却也有其内在的愁苦,同时也借荷花衬托出佳人的美好。整首词通过对荷花的描写,既展现了荷花的外在美,又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