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题瓢泉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拼音
注释
「題瓢泉」:廣信書院本作「瓢泉」,玆從四卷本乙集。
瓢泉:《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tíng)可鉴。”按:据《铅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风波。我来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颜情味多。”
乐天知命:《易·繫辞》:“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行藏用舍:《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句:《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饭蔬饮水:《论语·述而》:“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何为是、栖栖者。”句:《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绕齿冰霜:宋·苏轼《寄高令》诗:“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笑挂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迄,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稼轩:辛弃疾的号。
- 琼珠:比喻泉水晶莹如珠。
- 行藏用舍:指人的行为选择和隐退与否,出自《论语》。
- 回也:孔子弟子颜回,以安贫乐道著称。
- 饭蔬饮水: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
- 栖栖者:忙碌不安的人。
- 浮云山上:比喻超脱世俗的高处。
- 流山下:指世俗的追求和匆忙的生活。
- 苍颜:苍老的容颜。
- 轻裘肥马:形容富贵人家的生活。
- 绕齿冰霜:形容水质清冷。
- 满怀芳乳:形容泉水甘甜。
- 先生:对辛弃疾的尊称。
- 渠:代词,他。
- 哑:沉默不语。
翻译
不必再为贫穷忧虑,让清凉的泉水从屋檐外如琼珠般倾泻。像古人那样知足常乐,明白进退之道。面对世事纷扰,颜回能以一瓢水自得其乐,他的贤德真令人赞叹。想来当年他定会质问,为何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只知追求奢华生活?
暂且对着山上的浮云,不要急于奔向俗世的忙碌。看着自己苍老的脸庞映在水中,仿佛生命正在凋零。想想那些穿着华丽衣裳、骑着肥壮马匹的人,他们的日子虽然富有,但与我相比,如冰霜绕齿、甘乳满心的清寒。喝完这瓢泉水后,我笑着将它挂在风中的树上,一声不响地离去,比起他们的喧嚣,我更愿意保持沉默。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理想追求的表达。他以颜回为例,倡导一种超脱世俗的简朴生活态度,不为贫困所困,也不羡慕权贵的繁华。他将自己的生活与山水自然相融,享受着清泉带来的宁静和满足,同时对那些忙于名利的人进行了讽刺。通过“笑挂瓢风树”和“问何如哑”的描绘,展现了辛弃疾淡泊名利、深沉内敛的性格,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独特见解。整首词意境优美,富含哲理,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