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逗晓莺啼声昵昵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雲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释
逗晓:破晓,天刚亮。宋·周邦彦《凤来朝·佳人》词:“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
昵昵(nì nì):亲切;亲密。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掩关:关门。唐·吴少徵《怨歌行》:“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冥冥:高远貌。战国楚·宋玉《楚辞·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宋·王安石《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井床:即井栏。语本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五十四·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淮南王〉》:“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唐·唐彦谦《红叶》诗:“薜荔(bì lì)垂书幌,梧桐坠井床。”宋·陆游《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螀。”
辘轳(lù lu):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恺之)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三·种葵》:“井别作桔槔(jié gāo)、辘轳。‘原注:井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槔。’”
金谷:《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石崇传〉》:“(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按此处盖指所居之山园,非实指石崇之金谷园也。
乌丝:即“乌丝栏”,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宋·袁文《瓮牗闲评·卷六》:“黄素细密,上下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谓乌丝栏也。”宋·陆游《雪中怀成都》:“乌丝阑展新诗就,油壁车迎小猎归。”
“乌丝重记《兰亭》”句:宋·陈槱(yǒu)《负暄野录·卷下·论纸品》:“《兰亭序》用鼠鬚笔书乌丝栏蠒纸。所谓蠒纸,盖实绢帛也;乌丝栏,即是以黑间白织其界行耳。”
“风露湿、花重”:唐·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逗晓:破晓,天刚亮的时候。
- 昵昵:形容声音轻柔细碎。
- 掩关:闭门。
- 冥冥:昏暗的样子。
- 井床:井边的围栏。
- 辘轳(lù lu):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
- 旋:很快,随即。
- 金谷: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极为奢华。这里借指昔日元好问的富贵生活环境。
- 乌丝:印有墨线的绢素,供书写用,这里代指书写。
- 《兰亭》:东晋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书法作品,这里借指昔日的美好书事。
- 雲屏:雕饰有云母图案的屏风。
- 花重:花因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翻译
破晓时分,黄莺的啼鸣声轻柔细碎,我紧闭房门,门外大树遮天蔽日,一片昏暗。小小沟渠里,春日的细浪悄然无声地流淌。夜晚躺在井栏边,静静聆听着夜雨的声音,长满苔藓的漉轳泛着幽幽的青色。
曾经繁花似锦的金谷园般的道路,如今很快便荒芜长满了碧草;只好再次用乌丝绢重写《兰亭》那样的华章来寄托情怀。勉强支撑着带着残醉的身体,绕着如云的屏风漫步。只见那一枝鲜花被风露打湿,沉甸甸的,缓缓探入透着光影的稀疏窗棂。
赏析
这首词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且带着淡淡伤怀的氛围。开篇通过“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描绘清晨景象,轻柔的莺啼与昏暗的高树形成对比,奠定静谧又有些压抑的基调。“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细腻描绘了小渠、夜雨、井床等生活场景,展现出环境的清幽和时光的悄然流逝。
下片“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运用典故,“金谷路”代表往昔奢华繁华如今衰败荒芜,“乌丝”“《兰亭》”则引出对往日美好书写时光的追念,表达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与时光易逝的感慨。“强扶残醉绕雲屏”刻画词人带着残醉漫步的姿态,尽显颓唐孤寂。“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描绘出一幅优美而凄清的画面,饱含雨水的花探入窗棂,既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又暗示着这份美好中带着无奈与哀伤。整首词情景交融,借景叙事抒情,用词精妙,充分体现了辛弃疾词作委婉深沉、蕴藉多致的一面。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祝英台近 · 水纵横 》 —— [ 宋 ] 辛弃疾
- 《 生查子 · 山行,寄杨民瞻 》 —— [ 宋 ] 辛弃疾
- 《 丑奴儿 · 寻常中酒扶头后 》 —— [ 宋 ] 辛弃疾
- 《 菩萨蛮 · 和夏中玉 》 —— [ 宋 ] 辛弃疾
- 《 洞仙歌 · 红梅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送杨民瞻 》 —— [ 宋 ] 辛弃疾
- 《 念奴娇 ·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 —— [ 宋 ] 辛弃疾
- 《 贺新郎 · 吉席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