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中秋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倩蜚廉、得得为吹开,凭谁说。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麈谈清,愁如髮。
拼音
注释
美景良辰: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幷。”
素节:唐·徐坚《初学记·卷三·岁时部上·秋第三·叙事》:“秋节曰素节。”
玉兔: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蜚廉:一作“飞廉”,风伯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第八·风伯》:“《楚辞》说:‘后飞廉使奔属。’飞廉,风伯也。”。
得得:即特地之意。唐末五代·僧贯休《入蜀》诗:“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句:暗用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翫月事。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卷山·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翫月》:“九华山道士赵知微,乃皇甫玄真之师。少有凌云之志,入玆山,结庐于凤凰岭前。讽颂道书,鍊志幽寂。蕙兰以为服,松柏以为粮。隐迹数十年,遂臻玄牝,由是好奇之士多从之。玄真既申弟子礼,服勤执敬,亦十五年。至咸通辛卯岁,知微以山中炼丹须西土药者,乃使玄真来京师,寓于玉芝观之上清院。皇甫枚时居兰陵里第,日与相从,因询赵君事业。玄真曰:‘自君师门,人不见其惰容。’尝云:‘分杯结雾之术,化竹钓鲻之方,吾久得之,固耻为耳。’去岁中秋,自朔霖霪,至于望夕,玄真谓同门生曰:‘甚惜良宵而值苦雨!’语顷,赵君忽命侍童曰:‘可备酒果。’遂遍召诸生,谓曰:‘能升天柱峰翫月不?’诸生虽强应,而窃以为浓阴駃雨如斯,若果行,将有垫巾角、折屐齿之事。少顷,赵君曳杖而出,诸生景从。既闢荆扉,而长天廓清,皓月如昼。扪萝援筱,及峰之巅,赵君处玄豹之茵,诸生藉芳草列待。俄举卮酒,咏郭景纯《游仙诗》数篇,诸生有清啸者、步虚者、鼓琴者,以至寒蟾隐于远岑,方归山舍。既各就榻,而凄风苦雨,暗晦如前。众方服其奇致。”
麈谈清:执麈尾而清谈,亦泛指闲居谈论。《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临江仙 》 —— [ 宋 ] 辛弃疾
- 《 好事近 · 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庆韩南涧尚书七十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 [ 宋 ] 辛弃疾
- 《 江神子 · 和人韵 》 —— [ 宋 ] 辛弃疾
- 《 新荷葉 · 初秋访悠然 》 —— [ 宋 ] 辛弃疾
- 《 满庭芳 · 和洪丞相景伯韵 》 —— [ 宋 ] 辛弃疾
- 《 水龙吟 · 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