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和张子志提举

别恨粧成白髮新。空教儿女笑陈人。醉寻夜雨旗亭酒,梦断东风辇路尘。 骑騄駬,籋青云。看公冠佩玉阶春。忠言句句唐虞际,便是人间要路津。
拼音

注释

张子志:未详。 别恨:王诏校刊本、《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俱作“别后”。四卷本无此首。 妆:同“妆”。 陈人:为“旧人”或“老人”之意。宋·苏轼《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騄駬:一作“绿耳”,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史记·卷五·〈秦本纪·起源〉》:“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集解》谓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籋(niè)浮云:追踪浮云。语出《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郊祀歌》:“太乙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籋,同“蹑”。 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比喻显要的职位。《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