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吴子似:《安仁县志·人物志》:「吴绍古,字子嗣,通经术,从陆象山游。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铅(Yán)山县志·十一·名宦》:「吴绍古,字子嗣,鄱阳人。庆元五年任铅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条分类举,先民故实搜罗殆尽。建居养院以济穷民及旅处之有病阨者。」按:吴氏尉铅山始于庆元四年,见赵昌父《刘之道祠记》,《铅山县志》作五年,误。(参《辛稼轩年谱》庆元四年)。
秋水:卽秋水观。徐元杰《辛稼轩传赞》谓「所居有瓢泉、秋水」,《铅(Yán)山县志·卷八》:「秋水观,在期思。」辛稼轩《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阕题云「昼眠秋水」,《六州歌头·晨来问疾》阕有云:「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鬚。」秋水观卽秋水堂,为瓢泉居第中之一重要建筑。
潺潺:四卷本丁集作「潺湲」。
大小山: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二·招隐士》:「《招隐士》者,淮南 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宋·黄庭坚《答余洪范二首·其一》诗:「道在东西祖,诗如大小山。」
懒方閒:广信书院本作「晚方閒」,玆从四卷本丁集。
不了痴儿事:《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子)傅咸传〉》:「(杨)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空空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
靖长官:传说为唐时学道成仙的人。南宋·曾慥《集仙传》:「靖不知何许人,唐僖宗时为登封令,既而弃官学道,遂仙去,隐其姓而以名显,故世谓之『靖长官』。」宋·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诗:「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动的样子,这里指流水声。
- 东西晋:指东晋和西晋时期。此处借指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
- 大小山:指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大山、小山。汉淮南王好宾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后人遂用“大小山”指淮南小山一类的文人。 此处说对方将自己的诗名分一些给自己。
- 穷自乐:即便处于穷困的境地也能自得其乐。
- 懒方闲:懒散了才会有闲适的感觉 。
- 痴儿事 :典出晋代傅咸《与杨济书》:“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后以“痴儿事”指繁琐的官场事务。
- 靖长官 :北宋画家朱肱,字翼中,号大隐翁、靖长官,曾任奉议郎直秘阁等职,后弃官归乡里。此处借指友人有像靖长官一样的风流潇洒气质。
翻译
在秋水边的长廊位于水石之间,会有谁来与我一起倾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呢?真羡慕你有着魏晋人物般的风采气质,还能将你的诗名分些给我。
虽身处穷困也能自寻快乐,懒散时反而觉得闲适悠然。这人间道路太过狭窄,幸好还有宽阔的酒杯可供寄托情怀。看你对那些繁琐的官场俗事也了结不了,倒还似那风流潇洒的靖长官。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友人之作。上阕开篇描绘出一幅秋水长廊、水石相伴的清幽画面,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有谁来共听潺湲”既表达出词人内心寻求知音相伴听水的愿望。“羡君”两句,将友人比作魏晋风度的人物,赞美友人有着高雅的气质,又以诙谐的“分我诗名”展现出词人与友人之间融洽且深厚的情谊。
下阕则是词人自我心境的吐露,“穷自乐,懒方闲”体现出词人豁达超脱的处世态度,在困境中依然能安贫乐道,享受闲适时光。“人间路窄酒杯宽”形象地对比出人间道路的艰难险阻,与酒杯能带来的释怀与宽慰,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些许无奈与不满 。结尾以“看君不了痴儿事,又似风流靖长官”再次回到友人身上,既调侃了友人处理官场事务的状态,又称赞友人像靖长官一样拥有超脱世俗的风流气质。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笔调幽默风趣,在描写景色、赠友抒怀之中融入了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在表达与友人情谊的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菩萨蛮 · 江摇病眼昏如雾 》 —— [ 宋 ] 辛弃疾
- 《 减字木兰花 · 宿僧房有作 》 —— [ 宋 ] 辛弃疾
- 《 清平乐 · 检校山园,书所见 》 —— [ 宋 ] 辛弃疾
- 《 虞美人 · 寿赵文鼎提举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鹅湖寺道中 》 —— [ 宋 ] 辛弃疾
- 《 南歌子 · 万万千千恨 》 —— [ 宋 ] 辛弃疾
- 《 柳梢青 》 —— [ 宋 ] 辛弃疾
- 《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