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儿童:指儿辈。《稼轩集钞存》作“儿曹”,玆从四卷本甲集。广信书院本无此首。
买得新风月:带湖原为一片荒地,是作者在仕宦期间买下,然后进行了一番改造建设,成为一处新居。风月,指风景。
头白早归来:唐·杜甫《不见》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浑:全。
思量着:即思量。著,语助词。
小楼:集山楼。宋·洪迈《稼轩记》:“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但《稼轩记》所提到的建筑,在稼轩词文中多未涉及,当洪迈写此记时,这些建筑还在规划中,到本年作者将要归休时,多数也还有名无实。词中的“小楼”,《稼轩记》里虽叫集山楼,但后来见于词集的只有雪楼的名字而已。
序
《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是辛稼轩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带湖宅第已成而尚未归去時所作。这首词是以极浅俗的语言,写作者即将退闲的心态:决心摆脱功名事业的束缚,求得心理上的宽慰。全词借对儿辈的口吻,表现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休闲生活的向往,但读者透过上述表白,仍能看出英雄失意求得解脱的潜在含意。“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尤为反说,作者表面上否定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事实表明,作为一个爱国志士,要他不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首小词同样是反映作者退归前矛盾心理的一篇词作。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