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败棋,罚赋梅雨”:四卷本乙集作“败棋,赋梅雨”。
轻阴:汲古阁影抄四卷本原作“轻阴”,后用粉涂去“阴”字,未补。
“漠漠轻阴拨不开”句:唐·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江南细雨熟黄梅”句:唐·杜甫《梅雨》诗:“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宋·苏轼《赠岭山梅》诗:“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有情无意东边日”句:唐·刘禹锡《竹枝词》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云柱础:北宋·陆佃《埤雅·卷十三·梅》诗:“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说文》:‘溽,湿暑也。’,柱础皆汗,郁蒸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沾衣服皆败黦《说文》:‘本作?。黑有文也。’《广韵》:‘黄黑色也。’‘黑也。’‘色坏也。’《集韵》:‘色变也。’,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转淮而北则否。”
博山灰:宋·吕大临《考古图·卷十》:“香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衣润费炉烟。”
和羹:切梅字;《尙书·商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为霖:切雨字。《尙书·商书·说命上》:“(傅)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命汝做霖雨。’”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菩萨蛮 · 题云岩 》 —— [ 宋 ] 辛弃疾
- 《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 —— [ 宋 ] 辛弃疾
- 《 丑奴儿 · 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檃括之 》 —— [ 宋 ] 辛弃疾
- 《 生查子 · 山行,寄杨民瞻 》 —— [ 宋 ] 辛弃疾
- 《 江神子 · 和人韵 》 —— [ 宋 ] 辛弃疾
- 《 念奴娇 · 赠妓善作墨梅 》 —— [ 宋 ] 辛弃疾
- 《 蝶恋花 · 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 —— [ 宋 ] 辛弃疾
- 《 朝中措 · 绿萍池沼絮飞忙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