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 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檃括之

晚来雲淡秋光薄,落日晴天。落日晴天。堂上风斜画烛烟。 从渠去买人间恨,字字都圆。字字都圆。肠断西风十四絃。
拼音

注释

十四弦:古乐器名。因有十四根絃而得名。宋·陆游 《剑南诗稿·卷十二·长歌行》:“人归华表三千岁,春入箜篌十四弦。”宋·孟珙《蒙鞑备录·燕聚舞乐》:“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等弹大官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宋·无名氏《鬼董·卷五·周宝》:“十四弦,胡乐也。 江南旧无之, 淳熙间,木工周宝以小商贩易安丰场,得其制于敌中,始以献美阉。遂盛行。”稼轩亦有《太常引·赋十四絃》,词中用“且痛饮、公无度河”故事,因知十四弦盖即箜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檃括: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写。“檃”读作 yǐn。

翻译

傍晚的时候云很淡秋光很单薄,落日时分天气晴朗。落日时分天气晴朗。厅堂上风吹得倾斜了画烛的烟。任凭他人去买那人间的愁恨,每个字都那么圆满。每个字都那么圆满。让人悲痛断肠的是那西风中的十四根琴弦。

赏析

这首词开篇描绘了傍晚清淡的秋光和晴朗的落日景象,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堂上风斜画烛烟”进一步烘托环境。下阙说任凭他人去买人间恨,强调了愁恨的存在。“字字都圆”则有一种圆满却带着无奈的感觉。最后“肠断西风十四弦”,以西风中的琴弦来衬托出心中的愁苦与哀伤,韵味深长。整体上,词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