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铺锦:铺陈锦绣。唐·李石《开城录·池底铺锦》:「文宗论德宗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泉先于池底铺锦。王建《宫词》曰:『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是也。」
杨柳如张绪:《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孙)张绪传〉》:「绪字思曼,……父演(张裕子),宋太子中舍人。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
莲花似六郎:《旧唐书·卷九十六·宋璟传》:「当时朝列,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旧唐书·卷九十六·杨再思传》:「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晚来:四卷本乙集作「晚风」。
背人白鸟都飞去:唐·温庭筠《渭上题三首·其一》诗:「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唐·杜甫《归雁二首·其一》诗:「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残鸦:汲古阁影抄四卷本原作「残鸦」,后用粉涂去「鸦」,未补。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漫兴作 》 —— [ 宋 ] 辛弃疾
- 《 浣溪沙 · 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 —— [ 宋 ] 辛弃疾
- 《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 —— [ 宋 ] 辛弃疾
- 《 永遇乐 ·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 》 —— [ 宋 ] 辛弃疾
- 《 念奴娇 · 重九席上 》 —— [ 宋 ] 辛弃疾
- 《 临江仙 · 戏为期思詹老寿 》 —— [ 宋 ] 辛弃疾
- 《 西江月 · 春晚 》 —— [ 宋 ] 辛弃疾
- 《 再用儒字韵二首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