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

梅子熟时到几回。桃花开后不须猜。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浑可谱,饱观鱼阵已能排。晚云挟雨唤归来。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wò),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成上人、性禅师:事历并未详。宋·周孚《蠹斋铅刀编·卷三十·杂文》有《铭性上人朴庵文》一首,据此词首二句全用禅宗故事推考,疑周文题中指性上人即此题中指性禅师也。 「梅子生时到几回」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大梅法常禅师》:「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者,襄阳人也,姓郑氏。幼岁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时,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师答以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馀。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马祖,即大寂禅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僧问禾山:『大梅恁么道,意作么生?』禾山云:『真师子儿。』)庞居士闻之,欲验师实,特去相访。才相见,士便问:『人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师曰:『熟也。你向甚么处下口?』士曰:『百杂碎。』师伸手曰:『还我核子来。』士无语。自此学者渐臻,师道弥著。」生时,四卷本乙集作「熟时」。 「桃花开后不须猜」句: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灵云志勤》:「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wéi)山,因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落叶几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应可:四卷本乙集作「浑可」。 「晚云挟雨唤归来」句:宋·王安石《江上》诗:「晚云含雨却低徊。」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七·〈书事门·赵德麟妻王氏诗〉》:「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秋。」晚云,王诏校刊本改作「晚风」,《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并同。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