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和赵景明知县韵:四卷本乙集作“和江陵赵宰”。
赵景明:名奇暐,与叶水心、丘宗卿等俱相友善。于淳熙六年宰江陵县,八年任满替归。《叶水心文集·卷六·送赵景明知江陵县》诗云:“吾友赵景明,材绝世不近。疏通无流连,豪俊有细谨。尤精人间事,照见肝鬲隐。忽然奋鬚髯,万事供指准。 汉士兴伐胡,唐军业诛镇。久已爱褒封,谁能困嘲摈。四十七年前,时节忧患尽。去作江陵公,风雨结愁愠。 ……勉發千钧机,一射强虏殒。”赵氏行谊据此略可概见。”(馀参《辛稼轩年谱》淳熙八年记事。)
朱碧乱:南北朝·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愁肠:指愁苦的心情、郁结愁闷的心绪。出自晋·傅玄《云歌》:“青山徘徊,为我愁肠。”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序
《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稼轩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在豫章所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画栋珠帘:有着彩绘栋梁和珍珠帘幕的华丽建筑,这里通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居所。
- 风月:清风明月,常用来指代美好景色和男女间的感情。
- 朱碧乱:“朱”指红色,“碧”指绿色,“朱碧乱 ”形容鲜花盛开、色彩缤纷的样子。
- 锦字:典出前秦窦滔之妻苏惠曾织锦为回文诗寄给丈夫,后以“锦字”代指妻子寄给远方丈夫的书信。
- 鴈(yàn):同“雁”,大雁,常被古人用于寄托书信传情。
- 才思:才情思绪。
翻译
年纪大了,我已害怕去寻觅年少时的同伴。那画栋珠帘的宅院,原本美好的风月景致如今无人打理与欣赏。公子们赏花时,眼中繁花似锦、色彩缤纷。那些新写的词章,无端搅断了我心中的相思愁怨。
在这清冷的夜晚,我的愁绪在心中百转千回。一只大雁在飒飒西风中孤零零地飞行,远方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来到我身边呢?毕竟啼叫的乌鸦才情思绪太浅薄,它把我从有着天涯远方思念的美梦之中唤醒了 。
赏析
这首词明显地流露出辛弃疾暮年的孤寂与愁绪。上阕以“老去怕寻年少伴”开篇,直接表达出年岁增长后的心境变化,对当年的繁华热闹有了疏离之感。“画栋珠帘,风月无人管”描绘出繁华不再、无人赏玩的凄凉景象,暗示自己内心的落寞。“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相思怨” 通过公子赏花的热闹场景与自身的相思愁怨形成对照,更显得词人的孤独和愁绪之深。
下阕“凉夜愁肠千百转”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在寒夜中内心愁绪不断翻腾的状态。“一鴈西风,锦字何时遣”运用大雁与书信的意象,传达出对远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期盼,却又充满无奈。末句“毕竟啼乌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巧妙地以乌鸦搅乱好梦,表达自己被琐事或现实干扰,连美好的梦境都难以继续,这“天涯远”三个字既指梦到的远方,也暗喻自己所追求却难以实现的理想或情感,全词笼罩着一种惆怅、哀怨的氛围 ,生动地展现了辛弃疾晚年复杂纠结的心境。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