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 寿范倅
七十古来稀,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松姿虽瘦,偏耐雪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
拼音
注释
寿范倅:《永樂大典·卷二六〇八》老字韻作“寿人七十”。
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雪寒霜晓:四卷本作“雲寒霜晓”。
难老:《诗经·鲁颂·泮水》:“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序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感皇恩·滁州寿范倅》之起句“春事到清明,十分清明”与本阕(《感皇恩·寿范倅》)之“雪寒霜晓”、“楼雪初晴”诸语,时令不合,则此范倅与彼范倅盖非一人。南宋·刘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公安范大夫及夫人张氏行述》:谓如山之父名邦彦,仕金为蔡州之新息县令,绍兴辛巳以其县归宋。如山之女弟归稼轩先生。宋末元初·牟巘《陵阳集·卷十五·书范雷卿家谱》:“范君雷卿(邦彦)……由进士出身为蔡州之新息县。绍兴 辛巳十月,以其县来归。……添差湖州之长兴丞,改签书镇江军节度使判官厅事,召赴都堂审察,添差通判本府(镇江府)。以寿终于官,葬丹徒。”《至顺·镇江志》谓范邦彦之通判镇江在乾道四年以后,年七十四岁卒于任所。曩曾据上引诸文,以为此阕所寿之范倅应即为范邦彦。然审思之亦殊未合。范邦彦为稼轩妇翁,似不应径呼为“范倅”,且据《漫塘集》及《陵阳集》,范邦彦未仕则有“河朔孟尝”之称号,既仕为金之新息县令,则率豪杰开蔡州城以迎宋师,因与稼轩忠义相知。是则范邦彦并非庸庸碌碌,无志业可以称述者,而词中仅泛泛然称道其“阴功”,则与范邦彦之行谊亦显不相符。因知旧日之笺注为非是。至此范倅究为和人,恐终难确考矣。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永遇乐 · 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 —— [ 宋 ] 辛弃疾
- 《 杏花天 · 病来自是于春嬾 》 —— [ 宋 ] 辛弃疾
- 《 永遇乐 》 —— [ 宋 ] 辛弃疾
- 《 美芹十论 · 致勇第七 》 —— [ 宋 ] 辛弃疾
- 《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 》 —— [ 宋 ] 辛弃疾
- 《 醉太平 · 春晚 》 —— [ 宋 ] 辛弃疾
- 《 摊破浣溪沙 · 用前韵谢傅岩叟瑞香之惠 》 —— [ 宋 ] 辛弃疾
- 《 水龙吟 · 甲辰岁寿韩南涧尙书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