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偶成

· 黄佐
天南南至暖如春,向晓祥云捧日轮。 旅雁似嫌关塞冷,野梅应笑岁时新。 洗兵力欲翻银汉,鸣佩心犹侍玉宸。 岭海阳回真乐事,调和葭琯是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日:冬至日。
  • 南至:指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 祥云:吉祥的云彩,常用来象征好运。
  • 日轮:太阳。
  • 旅雁:迁徙的雁群。
  • 关塞:边关要塞。
  • 野梅:野生的梅花。
  • 岁时新: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物更新。
  • 洗兵:指战争结束,士兵洗去兵器上的血迹。
  • 银汉:银河。
  • 鸣佩:佩玉发出的声音,古代官员佩戴的玉饰。
  • 玉宸:帝王的宫殿。
  • 岭海:山岭与大海,这里指边疆地区。
  • 阳回:阳气回升,指冬至后阳气开始增长。
  • 调和葭琯:葭琯是一种古代乐器,调和指调整音律,这里比喻调整国家政策或社会秩序。

翻译

冬至日的南方温暖如春,清晨吉祥的云彩环绕着太阳。 迁徙的雁群似乎嫌边关太冷,野生的梅花则笑着迎接新的一年。 战争即将结束,士兵们将洗去兵器上的血迹,官员们心中仍侍奉着帝王。 边疆地区阳气回升,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调整国家政策或社会秩序的是谁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与新生的向往。诗中“祥云捧日轮”寓意着吉祥和光明,而“旅雁”与“野梅”则分别象征着迁徙与新生。后两句则通过“洗兵”和“鸣佩”暗示了战争的结束和官员的忠诚。最后,诗人以“调和葭琯”作为结尾,提出了对国家和社会秩序调整的思考。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