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榻次韵

· 杨爵
十载潜身一草茅,兴来谁意向芳郊。 六经愚腐散尘几,三径荒凉卧竹稍。 垣寂秋深风落果,梁闲春到燕衔巢。 衰年至此真无似,尽把疏狂任世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迁榻:搬动床位,指改变居住环境。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 潜身:隐居。
  • 草茅:指简陋的居所。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 愚腐:愚钝而陈旧。
  • 尘几:积满灰尘的几案。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竹稍:竹子的顶端。
  • 垣寂:墙垣静寂。
  • 梁闲:梁上空闲。
  • 衰年:晚年。
  • 疏狂:放纵不羁。

翻译

隐居十年,我住在简陋的茅屋中,谁知兴致一来,便向往那芳草萋萋的郊外。 我愚钝而陈旧地研读着六经,书案上积满了灰尘,隐居的小径荒凉,我躺在竹林的顶端。 秋深时,墙垣静寂,风吹落了果实;春来时,梁上空闲,燕子衔泥筑巢。 到了晚年,我真是无所作为,只能任由世人嘲笑我的放纵不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自嘲。诗中,“十载潜身一草茅”展现了诗人长期的隐居生活,而“兴来谁意向芳郊”则透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六经”和“三径”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士身份和孤独境遇。尾联“衰年至此真无似,尽把疏狂任世嘲”则流露出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展现了他不羁的性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