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纪不赴饮以诗来谢次韵二首

· 黄佐
小筑茅堂带碧峰,春灯春酒对芙蓉。 水边霞绮明孤鹤,云外笙箫殷万松。 洛社几人同杖屦,粤江今日聚萍踪。 登临更作连床约,欲向希夷学五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筑:小型的建筑,这里指小茅屋。
  • 碧峰:青翠的山峰。
  • 芙蓉:荷花。
  • 霞绮:彩霞。
  • :这里指声音深沉、响亮。
  • 洛社:洛阳的社团,这里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粤江:珠江,这里指广东地区。
  • 萍踪: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行踪。
  • 连床约:指朋友间约定同床共枕,形容亲密无间。
  • 希夷:道家所称的至人,指达到极高境界的人。
  • 五龙:古代传说中的五种龙,这里可能指道家修炼的五种境界或方法。

翻译

小茅屋依傍着青翠的山峰,春天的灯光和酒香中,我对着荷花沉思。水边的彩霞映照着孤独的鹤,云外的笙箫声在万松间回荡,深沉而响亮。洛阳的社团中有多少人与我一同行走,而今日广东的珠江边,我们这些漂泊的人又聚集在一起。我们约定一同登高临远,想要向至人学习那神秘的五龙之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独自品酒、沉思的情景,通过“碧峰”、“芙蓉”、“霞绮”、“万松”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洛社”与“粤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聚集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结尾的“连床约”和“学五龙”则透露出诗人对深厚友谊和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