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五首

· 黄淳
天命狂胡然未然,腥风吹满汉山川。 两厓身任纲常去,万死精悬日月边。 荒冢谩歌华表鹤,游人长恨洛阳鹃。 只今应与西湖鄂,来往旌旗度紫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命:指天道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
  • 狂胡: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
  • 腥风:带有血腥味的风,比喻战争的残酷。
  • 两厓:指两岸,这里可能指两个不同的立场或势力。
  • 纲常:指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 万死:形容极大的牺牲或危险。
  • 精悬:精神高悬,比喻精神或意志的坚定不移。
  • 日月边: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
  • 荒冢:荒废的坟墓。
  • 谩歌:随意或轻蔑地歌唱。
  • 华表鹤:华表上的仙鹤,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 洛阳鹃:洛阳的杜鹃鸟,这里可能指洛阳的春景或某种哀愁的象征。
  • 旌旗:旗帜的总称,常用来象征军队或政权。
  • 紫烟:紫色的烟雾,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秘的景象。

翻译

天命是否真的眷顾那些狂妄的胡人,这还未能确定,但他们的腥风已经吹遍了汉人的山川。两岸的人们肩负着维护伦理道德的重任,即使面临万死,他们的精神也如同高悬在日月之旁,坚定不移。荒废的坟墓旁,人们随意地歌唱着华表上的仙鹤,而游人们则长久地怨恨着洛阳的杜鹃。如今,我应该与西湖和鄂州相伴,来往于旌旗之间,穿越那神秘的紫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切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诗中,“天命狂胡然未然”一句,既表达了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忧虑,也暗示了对天命的质疑。后文通过“两厓身任纲常去,万死精悬日月边”展现了人们不屈不挠、坚守伦理道德的精神风貌。结尾处的“只今应与西湖鄂,来往旌旗度紫烟”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念。

黄淳

明广州府新会人,字鸣谷。万历八年进士。任宁海知县,修方孝孺祠以崇教化,锄豪猾。工画,能诗。有《鸣山堂集》、《李杜或问》。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