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道长之留都

尊前言别逢春暮,汉苑流莺雨后声。 烂熳晴花明豸绣,依稀细柳拂霓旌。 南台每觉瞻天切,西掖常悬捧日情。 更喜圣皇容直气,谏书频到九重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尊前:在酒杯前,指饮酒时。
  •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
  • 流莺:指鸣声婉转的黄莺。
  • 烂熳:灿烂多彩。
  • 豸绣:指绣有豸(一种神兽)图案的官服。
  • 霓旌: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彩旗。
  • 南台:指南京的官署。
  • 西掖:指朝廷的西部门户。
  • 捧日情:比喻忠诚于皇帝。
  • 九重城:指皇宫,比喻朝廷。

翻译

在春暮时节,我们举杯言别,汉苑中黄莺的鸣声在雨后显得格外清脆。灿烂的晴花照亮了豸绣官服,细细的柳枝轻拂着彩旗。在南台,我时常感受到对天子的深切瞻仰,而在西掖,我心中常怀抱着对皇帝的忠诚。更令人欣喜的是,圣明的皇帝能够容忍直言,我的谏书频频送达皇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暮时节与友人别离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流莺、晴花、细柳,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南台每觉瞻天切,西掖常悬捧日情”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而“更喜圣皇容直气,谏书频到九重城”则展现了诗人对直言进谏的皇帝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也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