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泛舟

吕梁不见浪花浮,荡桨城南破客愁。 陵谷变迁驰白日,英雄代谢付东流。 桓山愚穴巢狐兔,濉水无情浴鹭鸥。 惟有苏公堤尚在,舟人指点说黄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吕梁: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西部,黄河东岸。
  • 荡桨:划桨,指划船。
  •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迁。
  • 代谢:交替,更迭。
  • 桓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愚穴:指隐居的山洞或简陋的居所。
  • 濉水:水名,流经今江苏省北部。
  • 鹭鸥:两种水鸟,常用来象征自由或隐逸的生活。
  • 苏公堤:指苏轼在杭州修建的苏堤。
  • 黄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苏轼有关。

翻译

在城南泛舟,不见吕梁的浪花翻涌,划桨破浪,消解了旅人的忧愁。 世事变迁如白日飞驰,英雄更迭,一切随东流而去。 桓山上的隐居之所,如今成了狐兔的巢穴,濉水依旧,却只有鹭鸥在其中嬉戏。 唯有苏公堤依旧存在,船夫指点着,述说着黄楼的故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城南泛舟的景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和英雄更迭的感慨。诗中,“吕梁不见浪花浮”与“陵谷变迁驰白日”形成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以“桓山愚穴巢狐兔”和“濉水无情浴鹭鸥”来象征人事的更迭和自然的恒常。结尾的“苏公堤尚在”和“舟人指点说黄楼”则透露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