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暄二首

· 黄佐
鲁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 大化随浪迁,鬒变不待人。 负暄东荣下,泯默安形神。 弱子左右戏,欹我头上巾。 倦且效龙卧,寤言为鸟伸。 陶情举尘爵,觉有羲皇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卧暄:指在温暖的阳光下躺卧休息。
  • 鲁麟: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 大化:指宇宙间的大变化,这里指时代的变迁。
  • 鬒变:指头发变白,比喻时光流逝。
  • 负暄:背对着阳光。
  • 泯默:沉默不语。
  • 弱子:指年幼的孩子。
  • :倾斜。
  • 龙卧:比喻人静卧如龙。
  • 寤言:醒着说话。
  • 鸟伸:比喻人伸展身体,如鸟展翅。
  • 陶情:陶冶情操。
  • 尘爵:指尘封的酒杯,比喻久未使用的物品。
  • 羲皇春:指古代传说中羲和的春天,象征美好的时光。

翻译

神兽鲁麟已经获得很久,礼乐文化日益更新。 时代的巨大变化随着波浪迁移,头发变白不等人。 我背对着东方的阳光躺下,沉默不语,安心形神。 年幼的孩子在我身边嬉戏,倾斜了我的头巾。 我疲倦地模仿龙卧,醒来时伸展身体如鸟。 陶冶情操,举起尘封的酒杯,感觉到羲和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的情景,通过对比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鲁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大化随浪迁,鬒变不待人”则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后文通过“负暄东荣下”等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