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二首

· 黄瑜
万叠彤云捧汉宫,荷衣曾到玉墀东。 流莺自啭花枝日,佩马无声柳絮风。 王会源源重译外,羽仪楚楚九班中。 沧江此际悲摇落,目断燕台但塞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叠:重重叠叠。
  • 彤云:红色的云,常指下雪前密布的浓云。
  • 汉宫:汉朝的宫殿,此处泛指宫殿。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裳,比喻高洁。
  • 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也借指朝廷。
  • 流莺:指鸣声婉转的黄莺。
  • :鸟儿婉转地叫。
  • 佩马:装饰华美的马。
  • 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
  • 王会:诸侯、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
  • 重译:辗转翻译,指不同语言间的翻译。
  • 羽仪:羽饰,比喻人的外表或行为端庄。
  •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 九班:指朝官的班次。
  • 沧江:泛称江水。
  • 摇落:凋残,零落。
  • 燕台: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泛指招揽贤士的地方。
  • 塞鸿:塞外的鸿雁,比喻远离家乡的人。

翻译

重重叠叠的红色云彩围绕着汉宫,穿着荷衣的人曾经站在玉墀的东边。黄莺自在地婉转歌唱在花枝间,装饰华美的马儿静静地踏过飘着柳絮的风中。诸侯朝贡的聚会源源不断,来自不同语言的使者,端庄的羽饰在朝官的班次中显得格外鲜明。此时此刻,江水边的人们悲叹着凋零的景象,目光远望燕台,却只能看到塞外的鸿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宫廷的景象,通过“万叠彤云”、“荷衣”、“流莺”、“佩马”等意象,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王会源源重译外,羽仪楚楚九班中”反映了朝廷的盛况和文化的多元。结尾的“沧江此际悲摇落,目断燕台但塞鸿”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远方思念的感慨,形成了从繁华到哀愁的情感转变,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受。

黄瑜

黄瑜

明广东香山人,字廷美。景泰间以乡荐入太学,上六事不报。知长乐县。未几归老,植槐构亭,吟啸其间,自称双槐老人。有《双槐岁钞》,记载国事。孙佐得吴元年以来案犊,乃足而成之。 ► 44篇诗文

黄瑜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