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九江杜通判

· 黄佐
杜曲传千载,韦经守一窗。 徽声驰北戒,新命佐南邦。 视篆垂朱绂,飞书出皂幢。 群峰浮鹿洞,九派接龙江。 日下华辀发,风前叠鼓韸。 临岐何所道,珍重锦韬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曲: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代杜氏世居于此。
  • 韦经:指韦编,即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后泛指书籍。
  • 徽声:美好的名声。
  • 北戒:古代划分地域的一种方式,指北方。
  • 新命:新的任命。
  • 南邦: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视篆:指掌印,即担任官职。
  • 朱绂:古代官员系印的红色丝带。
  • 皂幢:黑色的旗帜。
  • 群峰:连绵不断的山峰。
  • 鹿洞:指庐山白鹿洞,为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地。
  • 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
  • 龙江:指长江。
  • 华辀:华美的车。
  • 叠鼓:连续击鼓。
  • :鼓声。
  • 临岐:面临分别的路口。
  • 锦韬杠:用锦缎包裹的旗杆,象征荣誉和尊贵。

翻译

杜曲的美名流传了千年,韦编的学问坚守在一窗之间。 你的美好名声在北方广为传播,新的任命让你辅佐南方的邦国。 你掌管着红色的印章,飞快地书写着命令,旗帜在风中飘扬。 连绵的山峰环绕着鹿洞,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入龙江。 太阳下,华美的车辆出发了,风中传来阵阵鼓声。 在分别的路口,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只希望你珍重那象征荣誉的锦缎旗杆。

赏析

这首作品以送别为主题,赞美了杜通判的学识和官职。诗中通过描绘杜曲、韦经等意象,展现了杜通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守学问的精神。同时,通过北戒、南邦等词语,表达了杜通判名声远扬、新任命的荣耀。最后,诗人以锦韬杠为喻,寄托了对杜通判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杜通判的敬重和祝福之情。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