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酸行

· 杨慎
少日多欢悰,老境足悲酸。 悲酸一何易,欢悰一何难。 游子久不归,憔悴羁南冠。 亲庭隔千里,梦中路漫漫。 年来转漂泊,居处无恒安。 征马常苦瘦,旅席常苦寒。 有客过我门,劝我强加餐。 春阳正发育,覆载本自宽。 穷途谢好音,白意于青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欢悰(huān cóng):欢乐的心情。
  • 羁南冠:指被囚禁的南方人,这里比喻游子在外漂泊。
  • 亲庭:指父母。
  • 覆载:覆盖和承载,比喻天地的恩泽。
  • 青翰:指青色的鸟羽,比喻书信。

翻译

年轻时总是充满欢乐,而到了老年,悲伤和辛酸却成了常态。悲伤和辛酸来得多么容易,而欢乐却变得如此难以寻觅。游子久久不能回家,在外漂泊,面容憔悴,如同被囚禁的南方人。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只能在梦中寻找回家的路,那路却是漫长而迷茫。近年来,我更是四处漂泊,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征途上的马儿总是瘦弱,旅途中的席位总是寒冷。有客人来到我的门前,劝我勉强多吃一些。春天的阳光正在滋养万物,天地的恩泽本就宽广。在困境中,我感谢那些好意的劝告,但我宁愿保持清白,不寄希望于远方的书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少日多欢悰,老境足悲酸”一句,对比了年轻时的欢乐与老年的悲酸,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后文通过对游子漂泊、亲庭相隔、居无定所等情景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凉的氛围。最后,诗人虽然感激客人的好意,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清白和独立,不愿寄希望于远方的书信,显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