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登望嘉靖乙酉

· 黄佐
八柱高檠远汉,四檐长纳明霞。 渺渺碧山云树,重重紫禁烟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八柱:指文渊阁的八根柱子,这里象征着建筑的宏伟。
  • 高檠(qíng):高耸的支架,这里形容建筑结构的高大。
  • 远汉:遥远的银河,比喻天空。
  • 四檐:四周的屋檐。
  • 长纳:长时间地容纳。
  • 明霞:明亮的霞光。
  • 渺渺:形容遥远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 紫禁:指皇宫,因为古代皇宫禁止平民进入,故称紫禁。
  • 烟花:这里指春天的花朵,也暗示着皇宫的繁华景象。

翻译

文渊阁的八根柱子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遥远的银河;四周的屋檐下,长时间地容纳着明亮的霞光。远处的碧山和云树显得模糊而遥远,而皇宫中重重叠叠的春花,则展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文渊阁的宏伟景象和周围的自然风光,展现了皇宫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八柱高檠远汉”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建筑的高大与天空的辽阔,而“四檐长纳明霞”则进一步以霞光为媒介,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后两句通过对远山和皇宫春花的描写,形成了远近、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表达了对皇宫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